生活

东莞元宵特色:吃咸汤丸"鱼龙"互赠香丸

  莞讯网讯 元宵节在东莞也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各镇除了舞麒麟、游灯会等活动,当天还有必吃的食物。东莞人在元宵节当天都吃些什么呢?

  东莞独有的咸汤丸

  甜甜软软的汤圆,是元宵节饭桌上的主角,东莞人家也是如此,有些镇会称作“糖丸”。把糯米粉搓成半个指甲大的小粒,放进溶了黄糖的水中,这就做好一碗糖丸。

  而东莞有一个独特的汤圆吃法,就是把汤圆做咸吃,这叫咸丸。在家自制一锅咸汤圆不难,将糯米粉,根据喜好搓成一粒粒。

  把大白菜、咸腊肠、鱿鱼、五花肉等作汤佐料。佐料熟后,把汤圆倒进汤中,滚至汤圆浮起调好味即可上锅。

  这种有东莞特色的咸丸,在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

  互赠香丸博人缘

  元宵节,东莞有“结缘”的风俗。因此,“香丸”成了元宵必备的东西。朋友亲戚相互串门时,会互相赠送香丸,吃后代表以前所有恩怨一笔勾销。

  东莞民俗学家张铁文曾介绍,香丸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七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的,过去的元宵,大家把冬至粉炒得“噼里啪啦”响而称为“响丸”,后来才演变叫“香丸”。

  香丸圆圆的,直径一粒米,空心,放进嘴即化,有红白两色。

  目前,吃香丸的风俗已经少有人家持续,但在元宵这天的摆供台上,还能看见两三包红色白色的香丸,表示与神结缘。

  吃“鱼龙”寓意步步高升

  元宵节这一天,道滘的梁太太会把神台上的“鱼龙”切开来吃。

  鱼龙是东莞特色的年糕,取步步高升、取鱼跃龙门之意。因多是出嫁女送娘家礼品或姑嫂姐妹、亲家互送礼品,亦写作“贻笼”。

  旧俗不论贫富,家家都有鱼龙、碌堆。富有的大些、用料好些。

  鱼龙制作讲究,用料精良。先要浸糯米、磨粉、干粉,制粉最好在冬至节前做,叫冬前粉。甜的“鱼龙”加黄糖即可,现在有的加瑶柱。

  咸的加虾米、腊肉、金华火腿、油鸭等,熟前加枣在面上,以求早(枣)日高(糕)升。

  为求体面,鱼龙越大越厚越好,往往要炊一日一夜,半生不熟,被认为来年不顺。 现在,很少人自己做鱼龙,大多在外面买。

上一篇:元宵节赏灯巡游 部分路段车辆禁行注意绕行
下一篇:捧着“玫瑰”别忘了“汤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