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东莞强村公司破局"瓦片经济" 市场化运营重构集体经济生态

  当珠三角工业重镇东莞的村集体总资产突破2800亿元大关,传统厂房租赁模式却陷入租金腰斩、空置率超30%的困局。厚街镇陈屋社区智慧停车系统跳动的数字背后,一场颠覆"收租躺赢"模式的集体经济革命正在展开——2024年成立的强村公司东莞市益村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混合所有制结构打破传统治理窠臼,在环卫革新、停车管理等领域创造48万元年收入,更撬动社区治理效能跃升20%。
 
  这场改革直指东莞集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陈屋大街昔日的垃圾堆积与交通乱象,在强村公司接管后蜕变为全市环境考评标杆区域。通过疏堵结合策略改造570个便民车位,配合"文明停车红黑榜"机制,社区道路通行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催生出分级出租屋管理、油烟清洗等12万元增值服务。"我们不再是坐地收租的房东,而是资产运营的股东。"陈屋社区党委委员陈世超直言,公司化运作使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发生质变,2025年非租赁业务收入预计突破400万元。
  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已形成系统化制度设计。厚街镇构建的"6:3:1"复合分配机制,将六成收益直抵村民分红,三成投入再生产,配合混合所有制中社会资本49%的持股上限,在激活市场活力与保障集体权益间取得平衡。全镇23个社区组建的强村公司,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将环卫保洁频次提升300%,更创造1703个本地就业岗位,其中408名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改革成效在数据中凸显:武山沙社区钢材贸易年营收1.78亿元,潢涌村800万元现代农业投资激活岭南水乡文旅价值,溪头社区农民公寓管理升级催生人才公寓溢价空间。但东莞理工学院刘继云教授警示,37%的强村公司缺乏专业财务团队,"村企不分"隐患可能侵蚀改革成果。东莞市委党校江炎骏更指出,当前业务集中于物业管理的单一模式,亟待向镇级统筹、跨村联营方向突破。
  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东莞的探索呈现独特"城市基因":依托大湾区产业基础,创新"物业服务+数字赋能"轻资产模式。从陈屋社区的智慧停车革命到涌口社区的"环境银行"实践,这场触及2800亿集体资产的深度变革,正为全国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东莞解法"。当传统瓦片经济的最后一块砖瓦松动,市场化运营的齿轮已带动集体经济向多元创收新纪元加速转型。
上一篇:厚街民营经济大会擘画新蓝图 十万市场主体领航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东莞龙湾奥莱联姻蜜蜂互联 重构16万方商业体全域数据生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