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50名侨界精英东莞集结,共绘开放发展同心圆

 
 
  7月8日清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玻璃展柜前,印尼侨商黄先生俯身凝视泛黄的汇票单——1943年马来亚华侨秘密支援抗日武装的凭证。"祖父当年也寄过这样的侨汇。"他轻触展柜的手微微颤抖。此刻,东莞2025年侨界代表人士研习班的近50名学员正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由东莞市委统战部主办的侨界精英集训,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拉开帷幕。
 
​  战略定位锚定发展坐标​
 
  "侨力资源是东莞开放的独特优势!"开班仪式上,统战部负责人向侨领们勾勒出三大行动坐标:在"五外联动"领域,期待侨商架设贸易投资双向通道;聚焦"百千万工程",引导侨资注入智能制造、城市更新;更需借助文化纽带,将东莞智造故事传遍全球侨社。新加坡莞籍侨领陈女士当即在笔记本标注:"可对接南洋商会对接寮步沉香产业。"
 
​  理论实践双轨赋能​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林少红的讲座掀起思维风暴。当大屏展示改革开放初期侨资占东莞外资总额78%的历史数据时,全场响起惊叹。林教授以虎门服装产业崛起为例,剖析侨胞"三来一补"的关键作用:"新时代需要新侨商转型技术引路人。"课堂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动能——课后侨商们自发组建"智能制造""文旅开发"等五个资源对接群,现场达成三项技术引进意向。
 
​  历史根脉激发现实担当​
 
  纪念馆的抗日文献展区成为第二课堂。香港东莞同乡总会副会长指着东江纵队军械照片感慨:"当年华侨捐钱购枪,今天我们该为家乡引进什么?"马来西亚侨领随即分享计划:年内组织三代华裔企业家考察松山湖,推动半导体项目落地。纪念馆工作人员透露,已有三位侨商申请复制华侨抗战史料,拟在海外商会设立东莞专题展区。
 
  研习班尾声,侨商们的行程表已填满新规划:加拿大侨领敲定九月组织清洁能源企业团访莞,荷兰花卉商承诺引进智能温室技术,澳州传媒人策划拍摄"东莞智造"双语纪录片。当大巴驶离纪念馆,侨胞们手机里新下载的"投资东莞"APP正推送着水乡新城规划——这场研习班种下的种子,已然在五大洲的莞籍侨网中悄然萌发。
 
上一篇:百万市民共筑安全防线,创新宣教激活东莞安全生产月
下一篇:寮步人力资源产业园营收破20亿,港企“前店后厂”落地生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