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千余学子徒步18公里开展跨学科移动课堂 华阳湖畔上演生态实践教育新范式

  东莞中学初中部麻涌古梅一中创新教育模式再出重拳。4月17日,该校初二年级1300余名师生以华阳湖18.3公里生态廊道为教学场域,开展"碧波潋滟探生态趣学湖畔启新知"主题移动课堂,通过11个学科实践项目、20个知识站点,完成基础教育阶段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突破性实践。
  这场颠覆传统的生态教育实验,构建起"行走的立体课堂"。语文组在杨花柳絮间架设诗词擂台,通过实景比对深化古典文学意象认知;英语学科以谜语矩阵重构语言习得路径,使词汇记忆转化为智力闯关;物理教师运用人工喷雾装置解构伯努利原理,将流体力学具象化为触手可及的实验现象。化学实践更将学科思维推向纵深——学生自主采集水土样本,通过PH值检测匹配适生植物,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生态决策的完整科研链条。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设计深度契合新课标要求。美术写生与地理测绘形成空间认知闭环,生物观察与环保课题形成生态保护认知闭环,11个学科项目形成36组跨学科知识联结点。活动总指挥、教科研主任陈明辉指出:"这不仅是教学场域的物理位移,更是育人模式的系统重构,通过真实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训练,锻造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监测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学生日均步行达23000步,观察笔记人均记录生态数据17组,采集标本300余件。当运动鞋底沾满春泥,当实验报告夹进野花标本,这场融合体力、智力与审美的沉浸式学习,已悄然完成从知识灌输到素养培育的教育进化。
 
上一篇:塘厦镇启动"大先生"四季讲坛 构建教育强镇人才矩阵
下一篇:新航道留学预备课堂:全面提升英语能力,助力初中生走向国际舞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