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亮课桌:航天专家携梦入校园

东华高级中学报告厅的穹顶暗了下来,张锦绣教授指尖轻触控制屏,一颗微型卫星模型在全息投影中旋转分解。“这颗由学生设计的‘天琴二号’,将在明年搭载长征火箭升空。”5月29日下午,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的开场白引发两百名学子低呼。当投影切换至跨介质飞行器穿越海空的画面,前排学生不自觉地前倾身体——这是“中大科普·心怀航天种梦修远”系列活动的第八站,空天科技的种子正落进东莞校园。
张教授的白大褂口袋里别着校庆纪念徽章,那是学生卫星协会的杰作。他调出卫星制造车间的实时监控:“看这个穿蓝色工装的学生,正在调试光谱载荷。”镜头推近时,实训台上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清晰可见。在分析大湾区卫星产业布局环节,巨型电子屏突然分割出十二个产业园地图,东莞松山湖的坐标点被特意标红。“这里将诞生首台商业级太空3D打印机。”后排男生立即在笔记本上画下星形标记。
互动环节点燃全场热情。“教授,卫星太阳能帆板在近地轨道如何避免太空垃圾?”穿校服的女生刚放下话筒,张教授已调出空间碎片监测网数据流:“中大团队研发的智能规避算法,能让卫星像水母收缩触手般折叠帆板。”当被问及专业选择时,他掏出手机展示飞行汽车试驾视频:“华南需要既懂空气动力学又会编程的复合人才,你们毕业后或许能参与首条‘空中的士’航线设计。”现场二十余部手机同时亮起,争相拍摄课件上的招生二维码。
报告厅外展台陈列着航天育种番茄,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科普专员正向学生家长讲解:“这些种子经太空辐射变异,亩产提高30%。”家长李先生翻看《卫星应用科普手册》时感叹:“孩子昨晚查了整宿张教授论文,现在立志考航天学院。”该系列活动的执行方案显示,年内还将走进十所中学,九月将组织东莞学子参观珠海空天装备中试基地。
离场时,每个学生领到星形飞行器纸膜。张教授站在门口叮嘱拼装技巧,白大褂口袋里的校徽在夕阳下泛着银光——这抹微光正汇入东莞科普教育的星河,照亮更多仰望苍穹的眼睛。
下一篇:暴雨红警急响 塘厦万名学生停课避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