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庆祝成立20周年,展望未来教育新篇章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0月12日举行了盛大的20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以“廿载芳华・筑梦未来”为主题,邀请了东莞市教育局负责人、镇街教育系统代表、中心历届师生及家长代表等,共同回顾和庆祝中心20年来的教育成果。
 
  活动当天,童心剧场内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同时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颁奖环节。为了表彰那些长期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中心为“服务满15年外聘教师”和“服务满20年全职人员”颁发了荣誉证书。数十位教师上台领奖,现场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对他们多年付出和坚守的肯定,更承载了中心与师生、家长共同的回忆与情感。
  文艺汇演中,每个节目都展现了中心学生的才华和活力。青少年交响乐团演奏的《纳布科序曲》气势磅礴,拉开了演出的序幕。该乐团曾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原创舞蹈《禾雀花儿》通过灵动舞姿展现了团结向上的精神,赢得了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金奖。表演唱《小小莞香花》以三声部童声传递了岭南韵味,荣获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优秀原创作品展演第一名。原创音乐剧《我・AI・你》从未来科技视角探讨了人与机器的关系,获得了广东省少儿花会一等奖。压轴节目《鼓舞湾区》融合了中国大鼓、醒狮和现代舞蹈,充分展现了大湾区青少年的蓬勃朝气,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自2005年9月在东莞市中心广场启用以来,中心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激发兴趣、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培养特长”为办学宗旨,实现了从单一阵地到“五育并举”成长加油站的跨越。2025年秋季,中心学员规模突破了万人,累计服务青少年超过百万人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等130项国家、省市荣誉。
  在全市集团化办学探索中,中心走在前列。2018年成立教育集团并托管松山湖分中心,创新了“多元移植+融合共生+赋能发展”模式,推动松山湖分中心成为镇街(园区)少年宫的佼佼者。2023年,中心牵头成立了涵盖12家单位的东莞青少年宫联盟,打破了地域资源壁垒,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让镇街青少年享受到了与中心城区同质的教育资源,构建起了“开放共享、协同共进”的校外教育生态。
 
  中心的“融育”3.0课程体系是教育成果展的焦点。该课程体系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了“三维立体架构”的分层课程,通过分层递进的课程设计,以学生能力成长为线索,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层、拓展层与实践层三个相互衔接的层级。中心还坚持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效果,推进特色课程创新工程,打造品质课堂,着力推进五育融合与素养导向的课程重构。
 
  在师资方面,中心通过“青蓝工程”“莞邑良师”工程,打造了一支全省领先的教师队伍。现有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9人,培养了东莞市基础教育领军人才1人、省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近十年,中心立项课题37项,其中14项成果获得了省、市级奖项。论文、课例获得了省、市奖励200余项。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长等工作站持续发挥辐射作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社团与活动也是中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中心现有34支社团、超千名成员,其中小雅书社、交响乐团等10支品牌社团近五年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项320余项。中心年均开展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人人美育”系列活动等200余场,覆盖20万人次,还通过“候鸟归家”公益夏令营、流动少年宫等项目,累计服务了100万人次,践行了公益普惠的初心。
 
  展望未来,市教育局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中心要成为人民满意的“家门口的优质校外教育”。他强调要深化“融育”课程体系,推动科技、艺术、体育与公益融合创新,加强宫校、宫企合作,让校外资源向基层延伸。中心主任李兵也表示,未来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拓宽“1+N”教学网络,加大核心素养类课程开发,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站在二十年节点,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正以青春之姿,为东莞建设教育强市、培育时代新人续写新的篇章。
 
上一篇:东城旗峰学校举办家长赋能工作坊,助力家校共育
下一篇:横沥少儿书法雅集活动启动 弘扬爱国情怀与传统文化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