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水乡五镇民星闪耀洪梅,29台村晚点燃夏夜

 
  傍晚七点的洪梅文化广场,道滘粤剧老倌的吊嗓声与麻涌少年架子鼓的轰鸣交织成序曲。当望牛墩渔歌队披着粼粼波光登台时,台下摇蒲扇的胡先生赶紧把儿子架上肩头——这场汇聚水乡五镇29个节目的"四季村晚"海选,让三百张塑料凳早被占满。"微信群里看到预告就带孩子来抢座!"胡先生手机里还存着节目单照片,泛着光的屏幕映亮孩子专注的脸。此刻台上,中堂镇的太极方阵正演绎"行云流水",绸扇翻飞间勾勒出东江潮涌的韵律。
 
​  八朵艺术金花的绽放​
 
  洪梅选送的群舞《稻浪》掀起高潮——十六位农妇脚踏芒鞋,手中金绸翻涌成滚滚谷浪,领舞者陈姨的皱纹里还沾着下午插秧的泥点。紧接登场的非遗创新更引爆掌声:六旬匠人用三弦琴奏响电子摇滚,中学生将《赛龙夺锦》改编成非洲鼓协奏。最惊艳的是"洪梅制造"乐队,主唱五金厂老板甩着扳手造型的拨片嘶吼原创曲《水乡脊梁》,电吉他solo段竟融入粤剧梆簧腔。"咱搬运工也能当明星!"后台卸妆的乐队贝斯手亮出掌心老茧,节目单显示他参演的工厂主题话剧已晋级市决赛。
 
​  夏夜狂欢的民生温度​
 
  观众席如流动的市井画卷:摇轮椅赶来的麻涌阿婆跟着咸水歌打拍子,道滘果农举着直播手机高喊"给火龙果园节目点赞"。张先生抱着睡着的女儿感慨:"小时候追戏班跑三个镇,现在艺术送到家门口。"这份便捷源自"百千万工程"的文化下沉——现场志愿者的马甲标注着"15分钟文艺服务圈",舞台旁的文化驿站实时更新后续74项活动排期。洪梅宣传办主任的记事本写着关键数据:今夏300余场活动将覆盖全镇村居,非遗工坊已收到127份青少年报名表。
 
  当终场焰火点亮榕树梢,中堂龙舟说唱队的余韵仍在江面荡漾。文化广场电子屏正滚动八月日程:下周的醒狮街舞融合赛海报旁,"红色教育+非遗传承+国漫创新"的夏季主题格外醒目。离场观众扫码领取的电子节目单上,29个节目化身二维码永久留存——这场夏夜狂欢播下的艺术火种,即将在四万余人次参与的文化盛宴中燎原。
 
上一篇:莞产少儿舞剧全国首演 青少年舞团启幕追光
下一篇:《您好,北京》用镜头照亮奋斗者,曹茜茜解码追梦力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