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学院迎新晚会奏响青春与时代交响曲

10月27日晚,东莞城市学院以“以青春之名 赴时代之约”为主题的2025年迎新晚会如期举行,一场融合思想深度、艺术张力与青春热度的文化盛宴在校园中心广场璀璨绽放。万余名师生与嘉宾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场以“青春飞扬”“英雄赞歌”“多彩中华”三大篇章为脉络的视听盛典,晚会不仅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在艺术表达中完成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文化传承。现在,这场晚会已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正通过多平台传播持续延展。
晚会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会歌《气势如虹》以磅礴气势拉开帷幕,激昂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情绪。第一篇章“青春飞扬”随即展开,街舞的动感节奏与咏春、白眉拳的刚柔并济交相辉映,跆拳道表演则彰显力量与纪律之美,多种元素碰撞出属于当代青年的独特节奏。社团展示与校园生活场景的穿插,真实还原了学子从入学适应到全面成长的轨迹,呈现的不仅是才艺,更是大学生活的精神图景。这一篇章以动态艺术为载体,传递出青年群体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强烈信号,展现他们在社会参与中逐渐形成的使命意识。

进入“英雄赞歌”篇章,舞台氛围转向深沉而庄重。情景表演以沉浸式叙事带观众穿越历史烟云,重温革命岁月的艰难与崇高。歌舞《映山红》以婉转旋律与细腻舞姿,勾勒出革命者在黑暗中坚守信仰的动人画面;教工合唱团与新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联袂演绎的《十送红军》,声线交融间流淌着军民鱼水情深,体现师生对红色记忆的共同守护。经典舞蹈《红色娘子军》以铿锵舞步再现女性革命者的英勇风姿,《游击队之歌》则唱出游击战士的机智与豪情。压轴的师生合唱《英雄赞歌》将抗美援朝的历史回响与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紧密串联,在时代变局中发出“何以成为英雄”的深刻叩问——答案在知识报国的实践中,在创新立业的征程里,也在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的信念中清晰浮现。
“多彩中华”篇章则将视角转向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歌舞《岭南好风光》由本校教师亲自填词,旋律中浸润着水乡的温婉与灵秀,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韵味。原创节目《莞香》由教师孙雅娟等创作并演唱,配合专业舞蹈团队的演绎,将岭南民俗风情具象为舞台上的流动画卷。粤语经典《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教师倾情献唱,激昂歌声中涌动着不灭的爱国情怀,而2025级新生军体拳方阵的加入,则为柔美意境注入阳刚之力,形成刚柔并济的艺术张力。鸿青堂带来的醒狮表演技艺精湛,鼓点铿锵,不仅展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更象征着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与创新转化。晚会总导演于兰英教授表示:“今年晚会注重挖掘岭南文化内涵,以叙事化手法融合思政元素,实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这一理念贯穿全场,使艺术表演超越娱乐层面,升华为精神滋养。

整场晚会亦是师生共融、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教工合唱团与学生同台献唱,辅导员代表与大学生艺术团街舞队共演《活力四射》,身份界限在艺术合作中消融,校园情感在共同创造中凝聚。团委书记范琪表示:“晚会不仅是文艺展演,更是凝聚共识、传递温度的精神纽带。”这一判断精准概括了活动的深层价值。180余名参与“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志愿服务的学生代表登台亮相,他们身着统一服装,神情坚毅,展现城院学子服务社会、勇担责任的集体形象,也成为校园精神外延的有力注脚。
晚会通过学校网络电视台“一网五端”多平台同步直播,覆盖广大校友与社会各界人士,线上反响热烈,好评如潮。作为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文化育人的重要举措,东莞城市学院以红色精神筑牢信仰根基,以岭南文化润泽青春心灵,正在构建一个兼具精神高度与文化厚度的育人生态。这场晚会不仅是迎新仪式,更是一堂立体的思想政治课,一次文化的深情对话,一种青春的郑重宣誓。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篇:《您好,北京》幕后揭秘:曹西西北漂逐梦路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