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大(东莞)科创大赛点燃湾区双创引擎 松山湖成硬科技孵化高地

第三届“HK Tech 300全国创新创业千万大赛”东莞赛区训练营20日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强势启动,50支决赛团队及学生项目组展开高强度商业实战演练,直指技术商业化与资本对接核心命题。这场由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技创新中心操盘的赛事,首次将东莞纳入内地赛区版图,以千万级天使基金为诱饵,叠加松山湖政策红利与产业链资源,试图在粤港澳大湾区撕开一条跨境科创协同的新通道。
香港城市大学打造的“HK Tech 300”计划绝非寻常校园竞赛——6亿港元真金白银投入、300家初创企业的孵化野心,暴露出其构建跨境科创生态的激进战略。2022年首届大赛即采用“以赛代孵”模式,通过内地分赛区渗透,将港校科研IP与珠三角制造产能捆绑。本届东莞赛区更赤裸裸打出“政策+产业”组合拳:胜出项目不仅可斩获百万港元天使投资,更能撬动高企认定、场地补贴等松山湖特色政策包,而港城大(东莞)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的跨境验证实验室,则直接掐准了硬科技项目从论文到产品的“死亡谷”痛点。
训练营现场火药味十足。东莞理工学院魏红征教授的沙盘推演课刀刀见血,要求团队用数据拆解“技术优越性≠商业可行性”的残酷等式。三支港城大学生项目成为焦点——数据合规平台用隐私计算技术平衡共享与安全的钢丝,密文计算平台直击企业数据交割的信任危机,而AI盲人眼镜则以毫米波雷达+语音交互重构视障者生活场景。导师团毫不留情拷问:“你的技术壁垒能否挡住BAT的降维打击?”“客户买单究竟是为社会价值还是成本节约?”这种近乎残酷的打磨,折射出大湾区创业赛道的生存法则:没有情怀变现的捷径,只有硬科技与商业逻辑的双重碾压。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正在成为这场战役的军火库。12家新型研发机构、200个研发平台和500家科技企业构成的矩阵,形成从光纤激光器到生物医药的产业链条,而5000名科研疯子的聚集更催生出“咖啡厅里谈融资、实验室里签TS”的癫狂节奏。港城大(东莞)的深度介入,实则是看准了这里比深圳更低的试错成本和比广州更密集的产学研网络——当香港的金融资本、东莞的供应链和松山湖的政策包在4月24日决赛现场碰撞时,或将炸开大湾区科创新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