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抢修保供电,53岁"三件套"电工托起常虎高速脊梁

7月暴雨夜,常虎高速改扩建工地突发断电。53岁的王德林抓起电工包冲进雨幕,手电光束在积水的路基上划出破碎的光带。当他趟过齐踝深的泥水抵达二级配电柜时,蓝色工装已紧贴脊背。"受潮短路!"这个拥有30年党龄的老电工半跪在地,雨水顺着安全帽檐流进脖颈,左手钳住烧焦的继电器,右手万用表表针在雷暴干扰中剧烈震颤。三十分钟后,随着绝缘柄闸刀"咔嗒"合拢,黑暗的预制梁场重燃灯火,泥浆里的王德林抹了把脸——汗水泥水在皱纹沟壑里混成深色斑块。
鼓囊囊的黑色电工包见证着这位"王牌电工"的钢铁履历。自1997年退伍转业,从澳门西湾大桥到莞番高速,11个重大项目烙下他巡线的足迹。在常虎高速改扩建五标项目部,他的"三件套"成为移动安全符号: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得数值误差控制在0.02Ω内;每周雷打不动完成12个工点巡检,每处15分钟的"望闻问切"可精准预判87%的线路隐患;电工本上密麻标注着"7#箱变C相漏保灵敏度下降"等预警记录。今年5月东莞市路桥公司技能比武中,他组装开关柜的螺栓扭矩误差不超0.5牛米,夺得亚军奖牌。
"党员先锋的担当在螺丝刀尖上。"暴雨后清晨,王德林指着二级柜更换下来的焦黑元件告诫徒弟。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老师傅,包里总揣着《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书页里夹着自制的电气符号卡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翻看他的巡检记录本感慨:"老王的‘较真’藏在细节里——连剪落的线头都按铜铝材质分类回收。"
落日余晖浸染工地时,王德林肩挎磨损的电工包走向钢筋加工区。安全帽下,党徽在汗湿的蓝色工装上格外醒目。常虎高速通车前,这位老电工的脚步还将丈量98公里管线,如同他坚守了三十年的信条:"每个电闸后面,都系着百十条鲜活的生命。"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