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东莞:科创智造引力场,百万英才竞逐湾区新未来

 
 
  松山湖畔的实验室里,浙江大学博士张毅专注调试着精密设备。四个月前杭州那场盛会,让他与东莞结缘——“科研环境与产业配套令人心动”,他坦言,这座城市的生态底蕴与求才诚意,最终坚定了他扎根的决心。
 
​  精准引才:黄金三角阵容释放强磁力​
 
  2025年4月,东莞将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的舞台搬至杭州,向长三角精英广抛“橄榄枝”。683家企业携2.2万岗位线下集结,1363家线上释放2.5万机会,“科研—产业—人才”黄金三角阵容首次整体亮相。活动吸引超万名长三角人才入场,62万人次云端关注,成效斐然。张毅的签约,正是这场南北人才流动的生动注脚。
 
  立讯精密、生益电子等30余家上市企业,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平台,香港城大(东莞)等高校院所竞相“亮牌”,全年10万优质岗位虚位以待。东莞同步推出“产业链+人才链”双链融合计划,联合华为、vivo等龙头梳理“需求清单”。仅2025年上半年,全市重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已超万人,科创领域成主阵地。vivo刘杨总监深有感触:“依托产业链优势‘靶向引才’,人才招得来更用得上。”
 
​  技能支撑:东西协作锻造智造生力军​
 
  在高端人才加速汇聚的同时,东莞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精准填补制造环节空缺。2025年4月启动的“粤黔工匠培养计划”,首批320名贵州技工经培训入职东莞企业,平均薪资跃升80%。东莞某精密制造企业总监李芳表示,政府搭建的劳务协作平台助其吸纳50名贵州技工,“上手快、稳定性高,半年已有12人晋升骨干”。
 
  五月,东莞成功举办“才聚湾区智造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人才交流会,340余家企业携万余岗位对接71所院校,初步达成意向超6000人。产教融合已成常态——全市职校与1100余家企业共建“教师+技师+工程师”三师联合体,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制。宇瞳光学高级工程师何剑炜在技师学院授课后感慨:“学生考核合格即上岗,大幅缩减适配时间与企业成本,新生力量正助推产线升级。”目前,超500万产业工人与技能人才,正成为东莞“制造”跃向“智造”的核心引擎。
 
​  生态留才:暖心服务筑牢发展根基​
 
  引才仅为开端,留才方显真章。东莞正从政策、平台、服务三维发力,锻造“引育留用”全链条生态。
 
  政策保障持续加码,“莞爱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博导吴昊手持优才卡坦言:“这不仅是便利,更是激励我们为东莞科创倾注全力的承诺。”平台能级加速提升,香港城大(东莞)2025年接连加入“大湾区科学联盟”与“粤港澳高校联盟”,无缝衔接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与华为等顶尖机构与企业,推动基础研究“活水”奔涌向产业创新“江河”。
 
  “是人才,进莞来”的强音,已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2025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东莞跃居全国第18位。在这片热土之上,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奋力书写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半年营收71亿净利飙170%,东阳光液冷与机器人双翼齐飞
下一篇:麻涌汽配港新坐标:阿里国际站落子东莞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