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庙涌新泉!发坑村百万改造成村民会客厅

五峰山晨雾未散,72岁的陈伯提着竹凳走向姜太公庙广场,新砌的导流渠将山泉引至茶座区。当他拧开仿古铜龙头,清冽泉水注入陶壶的叮咚声,惊醒了榕树杈上悬挂的旧钟——这口铸于光绪年间的铁钟,如今与音乐喷泉的电子节拍器共处一园。2023年沙田镇与东莞交投注入的百万资金,让这座六百年古村落迎来肌体重生:50套不锈钢桌椅倒映着琉璃瓦檐,200个茶位间的红砖地被脚步磨出包浆光泽。
声光织就的昼夜变奏
正午骄阳炙烤戏台木板时,潮剧团的鼓师用鼓槌轻点地面,隐藏式音响立即流淌出《荔镜记》前奏。排练间隙,驻镇工作队小林展示戏台玄机:地砖下预埋声场传感器,能根据演员站位自动增益人声。更精妙的是后山景观带——利用15米高差建造的叠水系统,山泉在夜间化作灯光水幕,瀑布下方嵌着的LED屏正播放村民自拍微电影。广场角落,三棵新移栽的凤凰木撑起天然顶棚,枝丫间悬挂的防鸟刺被巧妙设计成风铃造型。
古树年轮里的现代密码
在翻修一新的庙宇偏殿,木匠庆叔正修复最后一块雕花窗棂。他手中刨刀游走的轨迹,与广场古树造型大门的钢结构形成时空对话:“老辈人做榫卯讲究‘三穿四透’,现在激光雕刻机五分钟复刻纹样。”驻村干部的平板电脑记录着改造细节:音乐喷泉的200个喷嘴可组合出麒麟献瑞图案,不锈钢桌椅腿内灌混凝土增强抗风性,就连后山池塘护栏的镂空花纹,都取自庙内明代碑刻的云纹拓片。
当暮色浸透大戏台的斗拱,喷泉随《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腾空。抱着孙女的阿婆踏进水幕投影区,祖孙身影瞬间化作光影鲤鱼游进电子池塘。古庙管理处新挂的值班表显示,守庙人职责新增“音响调控”和“灯光编程”,28岁的村官小谢正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潮乐谱曲。半世纪树龄的榕树投影覆盖半个广场,枝影间晃动着茶座区未收的青瓷杯——杯底沉着几片凤凰木落花,恰似古老村落焕新的生命印记。(帮扶项目联络:东莞交投集团乡村振兴办公室 0769-23091111)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