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山村仙溪文化嘉年华启幕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年10月28日晚,2025石龙镇黄家山村首届仙溪文化嘉年华在黄家山村仙溪广场正式拉开帷幕,一场融汇历史文脉、民间传说、艺术表达与现代创意的文化盛宴徐徐展开。这场活动不仅标志着黄家山村在“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文化振兴的实质性推进,更以沉浸式、立体化的表达方式,向外界传递出传统村落主动融入时代节奏的坚定信号。活动深度挖掘“欧仙公摆渡助人”的民间故事,将其精神内核转化为当代文化资源,通过村歌《仙溪渡》的传唱与推广,赋予乡村文化建设以情感纽带与精神标识,助力“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现场,黄家山村与石龙文联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乡村文化规划、艺术创作、人才培育等方面展开长期协作,为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与此同时,活动特别联动香港知名填词人潘伟源及本地艺术家群体,通过跨地域、跨领域的文化对话,激发乡村内生文化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蓝图走向实践。

当晚,《仙溪渡》MV举行首映发布仪式,旋律悠扬、意境深远的村歌以影像形式首次呈现在公众视野,成为整场活动的情感高潮之一。专业演员与本地村民同台献艺,共同演绎《仙溪渡》表演唱,以歌声串联历史与当下,展现黄家山村绵延不绝的人文气息。舞台之上,节目层次丰富、形式多元:合唱《一路生花》唱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T台秀《古渡新潮》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展现乡村文化的时尚表达;舞蹈《竹编梦》《一条大河》以肢体语言讲述劳动记忆与家国情怀;武术表演《盛世武韵》刚劲有力,彰显岭南武脉的蓬勃生命力;朗诵《仙溪赋》则以典雅文辞追溯村落渊源,唤起集体认同。众多素人村民登上舞台,与专业艺术家同台共演,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人人参与的办节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特邀贵州铜仁沿河山歌手作为嘉宾登台,现场演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沿河土家山歌,高亢嘹亮的歌声跨越地域界限,促成一场南北民间文化的深度对话,也为嘉年华注入了更为广阔的民族文化视野。

嘉年华同步配套举办的市集活动,将文化氛围延伸至日常生活场景。十余个涵盖美食、文创、零售类别的摊位限时集结于仙溪广场,汇聚地道风味小吃、手作工艺品与创意零售产品,形成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文化交流空间。文创周边走秀环节集中亮相黄家山村独家开发的系列文创产品,包括大容量充电背包、T恤、Polo衫、帆布袋、马克杯、扇子、贴纸等,设计灵感源自“欧仙公摆渡”典故、木棉花意象及村内著名景点,将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传播、可收藏的生活载体,实现文化价值向消费场景的有效转化。这些产品不仅承载记忆,更以现代审美激活传统,为乡村文化注入持续发展的动能。当晚,《黄家山文旅地图》在揭幕仪式上正式发布,首班特色观光车同步启动,标志着黄家山村文旅服务迈向系统化与可视化。该地图全面整合村内游玩路线、著名景点、特色美食及日常文化活动信息,为市民游客提供精准导览,助力打造可游、可感、可记忆的乡村文旅目的地。
根据活动安排,2025年10月29日晚,即重阳节当晚,仙溪文化嘉年华将推出“粤剧专场”特别活动,以传统戏曲致敬长者,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届时,经典粤剧名段将再度唱响仙溪广场,为老年群体带来温情回忆与艺术享受,市民可前往石龙镇黄家山村仙溪广场免费观看。这一安排既呼应传统节日精神,也体现文化活动对不同年龄层群体的关照与覆盖。回溯历史,北宋仁宗年间,黄家山村人欧东明青年时期赴罗浮山修道,暮年归乡后以舟渡人,不分寒暑、不取分文,其乐善好施的事迹代代相传。传说其仙逝后屡显灵迹,护佑乡里,后人感念其德,建欧公祠与“仙溪福地”牌坊以志纪念,“欧仙公传说”亦被列为东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这一精神遗产在新时代被重新诠释与激活。2025年,黄家山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正以文化为引擎,推动从传统村落向文旅融合现代乡村的转型。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凝聚力持续增强,城乡之间正形成一种新型对话范式,黄家山村的实践,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文化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