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

莞工卓越工程师培养升级 434名专硕生车间开学

 
 
  七月的东莞热浪翻涌,东莞理工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实训车间内,研一新生陈宇正调试着六轴机械臂轨迹精度,工作服后背已洇出盐霜。与他同批的434名2025级专业硕士新生,在这个暑假提前开启了特殊学期——带着工业软件优化、芯片封装缺陷检测等实战课题,下沉至欣旺达等279家企业的产线实验室。校长马宏伟在近日举行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推进会上直言:“这不是简单迭代,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重构。”这场将课堂搬进车间的改革,标志着该校从培养模式1.0向3.0范式的跃迁。
 
​  产教深融锻造实战基因​
 
  回溯2012年,该校以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为起点叩开产教融合大门。如今10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矩阵,其中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占2席,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法国SGD Pharma担任技术骨干的校友苏咏琦,至今感念本科阶段跨国企业实训经历:“课堂理论在解决产线故障时突然通透。”这种“双导师制”正延伸至研究生培养:校内导师把控算法框架,企业导师传授晶圆加工参数微调经验,夏季小学期则专攻企业悬赏的技术攻关课题。目前全校建成24个教授企业工作站、28个工程师高校工作室,660名产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
 
​  三维进阶锚定2028目标​
 
  推进会现场签约落地的《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协议》,将产学研融合推向新高度。校长马宏伟与东莞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代表握笔签约时,背景屏同步闪现建设蓝图——该平台旨在破解芯片设计等“卡脖子”领域人才短缺。同步启动的省级未来学习中心试点,计划用三年打造虚实融合的工程教育新生态。现场更有欣旺达等13家企业新签合作协议,9家企业捐赠超400万元,16个产教联合基地正式授牌。
 
​  硬核数据印证育人实效​
 
  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应用型大学榜首的背后,是六大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的硬支撑。更让东莞制造业企业青睐的是人才“适配度”:近三年93%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解决产线异常响应速度”位列好评榜首。约95%毕业生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其中在莞就业者超六成。根据规划,至2028年该校将建成30个高质量培养基地,打造百门产教融合“金课”,培育万名卓越工程师后备军。当陈宇在车间记录下机械臂公差数据时,东莞理工学院“与城市共生共长”的办学基因,正转化成支撑大湾区智造的磅礴动能。
 
上一篇:谢洪涛书法工作室东莞启动,培育书法人才新高地
下一篇:候鸟归家夏令营探秘科技与甜蜜文化之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