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篮球赛东莞收官 科技人文双轨护航残运

7月20日上午,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三人制聋人篮球赛在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体育馆闭幕。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东莞赛区首项赛事,本次比赛自7月17日开赛,吸引全国20支队伍参赛。经过4天70场激烈角逐,福建队、天津队、四川队分获男子组前三名;山东队、江苏队、四川队斩获女子组奖牌。颁奖仪式现场,运动员手持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为这场无声竞技画上温暖句点。
赛场上,运动员以独特方式诠释体育精神。因规则禁止佩戴助听设备,球员全程依靠手语交流与眼神默契完成战术配合。边裁通过红旗旗语传递指令,替代传统哨声。隔绝声响的环境反而淬炼出惊人专注力——福建队杨哲恺夺冠后坦言:"球迷的视觉鼓励支撑我们咬牙坚持。"逆转绝杀、加时鏖战等高燃场景频现,球员凭借精准挡拆与迅疾攻防,让全场掌声持续雷动。
赛事保障体系织就人文关怀网络。聋人篮球单项竞委会下设10个职能处室,从场馆无障碍改造到生活服务全维覆盖:训练中心体育馆增设无障碍更衣室及卫生间;接待酒店安装闪光门铃与紧急呼叫装置;医疗团队驻场并开通24小时应急专线;230名"小海豚"志愿者协同专业手语翻译,提供全流程伴随服务。"硬件软件俱佳"——连续四届执裁的闫育东如此评价。各代表队离房前留下的百余张感谢便签,印证着"情系健儿"的服务温度。
科技赋能成为赛事独特亮色。赛场设置信息无障碍体验区与智能康复展示区,集中呈现本土科技助残成果:vivo公司研发的"听说"及"手语翻译官"系统应用于赛事沟通;"希望之手"康复训练器、"喜乐行"足踝关节设备帮助功能重建;机器人精准执行开球送球环节。这些创新装置既服务赛事需求,更展示东莞"科技向善"的城市理念。
作为"全国篮球城市",东莞赛区后续将承办十五运会五人制男篮、举重及残特奥会聋人女篮等四项赛事。执委会办公室表示将持续优化保障体系。当无声赛场的热血与科技人文的暖流交汇,东莞正以扎实实践书写"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答卷。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