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消费投诉量激增21% 手机质量与APP退款成维权焦点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东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年度维权数据:2024年全市消费投诉总量突破17.5万件,同比增幅达15.51%,创下近五年最大涨幅。服务类投诉以21.16%的增速显著超越商品类投诉,折射出消费升级背景下服务品质矛盾日益尖锐。

数据显示,售后服务(28.23%)、商品质量(23.04%)与食品安全(10.68%)构成投诉铁三角。值得关注的是,通讯产品投诉量达22813件,其中88.57%涉及移动终端设备。某品牌旗舰机型因屏幕漏液、异常发热等质量问题,单款产品投诉量突破3000例,成为年度"投诉之王"。消费者反映,部分厂商以"人为损坏"为由推诿三包责任,维修责任认定标准模糊成争议核心。

食品领域持续高位运行,25498件投诉中,变质食品(37.2%)、异物混入(28.6%)及虚假宣传(19.4%)构成三大顽疾。某连锁烘焙企业因篡改生产日期被集中投诉达412次,暴露行业潜规则。网络消费纠纷呈现新态势,APP会员充值退款纠纷量同比激增45%,某知识付费平台因设置"霸王条款"遭集体投诉。

服务类投诉呈现结构性变化,餐饮服务6350件投诉中,食材新鲜度争议占比达68%。某网红餐厅因使用过期原料被立案查处,引发行业震动。互联网服务投诉5312件,电商培训诈骗、网络课程退款难等新型套路浮出水面,单笔涉案金额最高达8.6万元。
在维权效能提升方面,智能客服系统处理效率同比提升40%,但人工调解成功率下降12个百分点。消委会特别指出,手机厂商"过保即损"现象、预制菜标识不规范、直播带货质量陷阱成为2024年三大维权难点。
莞讯网观点:消费投诉"晴雨表"揭示市场转型阵痛,监管部门需建立数字化预警体系,企业应重构质量内控机制,消费者更要培养证据留存意识。唯有构建"技术监管+信用惩戒+司法兜底"的三维治理体系,方能破解"维权增长悖论"。
下一篇:谢岗锚定6%增长目标 擘画"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