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金戒单价超市场价三倍 消费者质疑周六福涉嫌隐瞒克重诱导消费

东莞市民杨先生近日以5248元购入的周六福足金戒指,经称重仅3.5克,折合每克单价高达1500元,较当日金价溢价超三倍。这场争议性消费事件揭开黄金市场"一口价"销售乱象,引发对珠宝行业定价透明度的强烈质疑。
2月23日,杨先生在凤岗镇周六福珠宝店选购时,多次询问克重未获回应。店员持续引导其关注"四倍硬度工艺""赠品优惠"等卖点,且未设置"一口价商品"标识。购买后质保单亦未标明克重,直至回家称重方察觉异常。次日换购时,店员仍拒绝退款,引导加价288元换购第二枚存在划痕的一口价金戒,二次消费争议再起。
南都记者暗访发现,该店一口价区域产品均隐匿克重信息。面对询问,店员以"特殊工艺""赠送金钞"等话术回避,某4920元戒指实测4.8克,单价仍破千元。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商品利润空间可达普通金饰三倍,销售话术经专门培训,刻意弱化克重强调设计,利用信息差促成交易。
尽管市场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称"未发现违规",但数据显示此类纠纷已成顽疾。东莞2023年十大维权案例中,凤岗镇某消费者5700元购4.5克金饰事件与本案高度雷同。监管文件显示,40余家金店近期被约谈,重点整治"不显著标示克重""模糊退换规则"等问题。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方翠珠律师指出,涉事商家或违反《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隐瞒关键计量信息涉嫌构成价格欺诈"。当前金饰行业普遍存在"克重计价"与"一口价"双轨制,后者加工费占比常超金价本身,但鲜有商家主动披露具体构成。
截至发稿,涉事门店同意协商退换,但拒绝承认存在诱导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购买贵金属饰品需现场核验重量并留存凭证,对"工艺价值"等模糊话术保持警惕。随着黄金消费热度攀升,此类价格不透明问题亟待行业规范与监管细化。
下一篇:政商协同构筑消费信任高地 东莞打造全链条权益保障体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