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莞城公益茶咖空间开业 十名残障者上岗冲调师

 
 
 
  7月30日下午,莞城街道社区康园中心内,银灰色移动餐车飘出危地马拉咖啡豆的焦香。坐轮椅的青年阿诚正校准意式咖啡机压力表,他的工作台经过特殊改造——操作区降低40厘米,磨豆机加装防抖支架。这座占地仅15平米的公益茶啡空间,此刻正为10名残障人士开启职业生涯。开业首日,前台登记簿已记下47位预约体验的市民。
 
  "清洁岗配备了语音提醒吸尘器,文创岗设置盲文标签系统。"展能社工梁玉娥掀开餐车侧板展示隐藏设计。空间虽小却容纳七类岗位:视障者担任电子琴演奏师,智力障碍青年负责非遗通草画封装,肢体残障者操控全自动封口机。操作台上方悬挂着岗位流程图,用卡通图示标注"茶饮师需完成12步手冲流程",这是团队耗时三月开发的视觉化教程。
 
​  三百小时情景实训 非遗文创架起融合桥梁​
 
  "注意水温92℃!"听障茶艺师小敏紧盯智能温度计的闪光提示,将凤凰单枞精准注入青瓷杯。这手绝活源自214小时的情景模拟训练——社工用慢动作视频分解注水弧度,在振动垫上标记手腕发力点。更艰难的挑战在文创区:唐氏综合征患者阿强曾将通草画封膜撕破二十次,直到设计师发明双柄塑封器。
 
  这些细节凝结成《岗位适配手册》。手册第37页记录着特殊培训方法:用不同纹理布料教视障者辨别咖啡豆品种,借切土豆机训练肢体协调者掌握封口机安全锁。非遗传承人每周驻场指导通草画制作,残障员工将把东莞千角灯纹样拓印在杯套上。"当客人带走印着自己作品的咖啡杯,就是最好的能力认证。"社工指着刚售出的"醒狮拉花套餐"说道。
 
​  低偿体验暗藏巧思 三方共筑长效造血链​
 
  "您的莞草书签请收好。"前台轮椅姑娘递出附带非遗纹样的消费单:美式咖啡15元含文创体验,电子琴点歌费全数计入员工绩效。这种"低偿服务+才艺打赏"模式,源自东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商业设计。基金会项目部透露:"月营收达6000元即可覆盖人力成本,超额部分转化为岗位补贴。"
 
  广东狮子会善缘服务队的资助清单藏着更多可持续基因——移动餐车配备光伏供电系统,雨天可转为室内运营;定制收银系统语音播报订单,盲文小票机同步出单。社工团队正建立"能力成长档案":咖啡师小杰的档案显示,三个月前他尚需辅助倒水,如今已能独立完成六款特调。"我们不要怜悯,要看见他们的专业价值。"康园中心主任抚过餐车壁上的员工手印墙,那里镌刻着十种不同轨迹的职业梦想。
 
上一篇:东莞地铁暑期换物节火爆 电竞体验潮玩交换引万人参与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