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6个代表团联名力推AI+制造 剑指新质生产力高地
2025年2月28日,东莞市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以破竹之势通过《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大力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议案》。莞城、南城、虎门等26个代表团集体发声,以十人联名提案的罕见力度,将"AI+制造"战略推至城市发展核心议程。这场横跨32个镇街的"智造风暴",折射出这座"世界工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的突围决心。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压力,东莞首次以人大决议形式亮剑:将人工智能定位为重塑制造业DNA的"战略核武器"。决议直指传统制造模式痛点,提出构建"算力基建+科研平台+场景应用"三位一体的作战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议案明确要求市政府制定量化目标清单,建立"目标-时限-步骤"的军令状式推进机制,并由市人大实施穿透式监督。
在战术层面,东莞祭出三记重拳:斥资打造千亿级AI产业集聚区,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行业应用平台"双轮驱动创新体系,实施"数字工匠"万人培养计划。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决议将"场景革命"提升至战略高度,要求年内建成首批AI+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形成可复制的"东莞智造"解决方案。
莞讯网观点:东莞此番以人大决议形式打响AI赋能制造业攻坚战,既是传统制造大市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背水一战,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先行探路。但需警惕政策落地中的"数据孤岛"和"人才断层",唯有持续强化制度创新与生态构建,方能在全球智能制造的牌局中握紧筹码。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