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链用工井喷 樟木头镇双轨招聘破解企业"用工荒"

2025年4月10日的樟木头镇天一城广场,民营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碰撞出炽热火花。12家优质企业在"民营企业服务月"招聘现场摆开"人才擂台",技术工位展板前攒动的人头与智能终端设备闪烁的岗位代码,共同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背景下特殊的人力资源争夺图景。作为东莞智能制造走廊重要节点,该镇正经历着人工智能配套产业订单激增带来的"甜蜜烦恼"——广东海悟科技等龙头企业单月产值突破2.1亿元的亮眼数据背后,是普工、焊接等技术岗位高达40%的用工缺口。
在数据中心温控设备展区,海悟科技人力总监徐海天举着实时更新的岗位需求电子屏坦言:"现在不是企业挑人,而是技术工人掌握选择主动权。"这家掌握液冷技术专利的隐形冠军企业,其生产线上自动化机械臂虽已取代70%重复劳动,但精密焊接等核心工序仍需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压阵。招聘会现场出现的"00后"技校毕业生与"85后"返岗技工同台竞技的戏剧性场面,折射出智能制造转型期人力资源市场的深度重构。
樟木头镇人社分局打造的"线上+线下"双轨招聘体系,正在构建全天候人才对接网络。线下展位通过VR设备全景展示车间实况的同时,云端招聘通道已延伸至云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这种"物理空间精准匹配+数字平台广域辐射"的创新模式,使得技术工人引进周期从传统45天压缩至20天。值得关注的是,4月10日至30日的线上招聘特别设置了"AI面试官"模块,通过行为分析算法预判求职者与岗位的适配度。
"人力资源配置已进入精准滴灌时代。"樟木头镇人社分局业务负责人叶瑞芳指着年度招聘图谱解释,从7月高校毕业生专场到10月金秋招聘季,差异化的人才引进策略正在形成。该镇计划打通"校-企-地"人才输送管道,与华南理工等院校共建"订单式"培养基地,同时在外省设立"劳务协作工作站",构建多层次人力资源蓄水池。这种前瞻布局背后,是人工智能产业年均23%的复合增长率与技能人才供给15%增速形成的尖锐供需矛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樟木头镇用政策创新打通产业升级"任督二脉"。当天的招聘会不仅消化了辖区企业32%的紧急用工需求,更通过"技术移民"绿色通道吸引了7名长三角地区的高级技师落户。这种"即时解渴"与"长效蓄水"相结合的用工解决方案,为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