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东莞AI研究院:边端智算网络筑基,百景大赛激活工业智能生态

  在珠三角制造业腹地,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正以"技术革命+场景爆破"双轮驱动模式撕开传统制造业转型突破口。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三年攻坚,将边端智算网络这张"数字神经网络"植入PCB、模具、潮玩等传统产业车间,催生出工业智能体集群的雏形。今年4月启动的"百景大赛"更似一剂强心针,以百个真实工业场景需求撬动全国技术力量,试图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
 
  这座位于滨海湾新区的技术引擎,正构建起横跨广深的区域算力基座。其自主研发的"大模型+小模型"智能体产品矩阵,已在12个细分领域撕开技术裂口——PCB产线缺陷检测误报率压降九成,模具企业报价周期缩短40%,潮玩设计效率提升三倍。值得关注的是,该院独创的"数据换脑"模式正颠覆传统工艺迭代路径,多个行业级"工艺大脑"已实现对工程师岗位的辅助替代,这种生产关系的重构或将引发制造业深层变革。
 
  当多数AI企业困于实验室与车间场景的"次元壁"时,这家研究院祭出"百景大赛"的奇招。通过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四方联动,将东莞3000亿级制造业体量的真实需求转化为技术攻关命题,形成需求与研发的强耦合机制。赛事产出的智能体工具直输产线验证,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模式,既破解了AI落地场景荒,又为技术迭代提供真实数据燃料。
 
  滨海湾新区作为这场变革的战略支点,正以政策杠杆撬动资源集聚效应。研究院副院长孙晋祥透露,年内将建成超500个智算节点,2025年形成覆盖5000节点的分布式算力网。更关键的是人才战局的布设:通过"技术移民"计划吸纳广深算法精英,构建起跨领域专家库,针对重点行业研发的智能体集群即将进入密集落地期。这种"技术基建-场景爆破-人才虹吸"的闭环,或许正在书写中国工业智能化的东莞样本。
 
上一篇:安吉尔商用“智极”系列新品发布会召开 行业共话商用净水未来
下一篇:大湾区教育革命交锋: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课堂底层逻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