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东莞十三中首届智慧论坛共谋育人新篇

 
  近日,东莞市第十三高级中学举办首届“智慧游戏副本——树立正确育人观主题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此次论坛汇聚了学校党总支书记彭洪波、校长杨永社等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代表、各学科骨干教师及资深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围绕新时代育人使命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现场由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罗颖主持,整体氛围庄重而热烈,展现出学校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与战略部署。
 
  校长杨永社在开幕致辞中以沉稳而富有温度的语调指出,正确的育人观并非悬浮于理论高台的概念堆砌,而是真实落地于每一节课堂的师生互动、每一次课后的耐心引导、每一处校园文化的无声浸润之中。他强调,面向未来,行政管理团队必须转变角色定位,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切实为教学一线提供坚实支撑;学术带头人需主动扛起教研创新的大旗,在课程改革与教学突破中发挥引领作用;资深教师则应自觉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将多年积累的教学智慧与育人经验系统化传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师资生态。他进一步明确,真正的教育不能止步于分数竞争,必须走向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他呼吁全体教师将家国情怀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让知识传授有格局、情感共鸣有温度,真正践行“敢为人先,厚德务实”的东莞城市精神,回归教育本真,做简单、纯粹、绿色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基层力量。
 
  在主题发言环节,多位教师代表以多元视角呈现了各自对育人实践的深度探索。黄定国老师以历史纵深为轴,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讲起,梳理至当前“五育并举”的政策导向,层层递进地揭示出教育中“无用之用”的哲学意涵,提出那些看似非功利的教育内容,恰恰是塑造人格、涵养品格的关键所在。刘卫华老师借“麦田守望者”的文学意象,将教育者的角色具象化为守望成长的守护人,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并从目标设定、过程陪伴、价值引导三个维度构建了可操作的育人路径。刘佩佩老师创新性地采用配乐诗朗诵形式,以声音与文字的共振唤醒现场听众对美的感知,随后系统阐述“以美育心、以美启智”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创造力。刘光华老师提出“三心”教育哲学——以耐心等待生命成长的节奏,以爱心抚育学生心灵的土壤,以匠心打磨每一堂课的教学品质,将教育过程升华为一种精微的艺术实践。王丽婧老师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从教经历,围绕“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的主题,分享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嵌入德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元素,实现跨学科融合的生动案例,展现了基层教师在育人模式创新上的巨大潜能。
 
  论坛尾声,学校党总支书记彭洪波作总结讲话。他紧扣“践行正确育人观”这一核心命题,从战略高度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明确指引。他强调,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必须真正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摒弃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评价导向,回归育人初心。他鼓励全体教师以智慧与情怀并重的方式,点亮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路径,让教育不仅成为知识的传递,更成为精神的唤醒与人格的塑造。他指出,本次论坛不仅是思想的盛宴,更是行动的号角,十三中将以此次智慧论坛为起点,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变革,推动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次“智慧论坛”作为东莞市第十三高级中学首次以育人观为主题的高规格学术交流活动,实现了理念碰撞、经验共享与共识凝聚的多重目标。它既是对过去办学实践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擘画。与会教师普遍反映,论坛内容扎实、视角多元、启发性强,进一步增强了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接下来,学校将持续推进育人观的落地转化,把“五育并举”从口号变为行动,从理念化为常态。可以预见,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十三中将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稳步前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书写属于这所学校的育人新篇章。
 
上一篇:灵巧智能IROS首发开源DexCanvas数据集,破解灵巧操作物理对齐难题,构建灵巧操作数据基座
下一篇:旋光智能机器人东莞投产 打造全球物流分拣新标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