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智会开幕,具身智能新篇启航

2025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大会(简称“广智会”)于10月29日在东莞厚街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这场聚焦智能制造前沿的行业盛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正逐步构筑起国内外顶尖企业与科研力量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深度对话的合作桥梁。大会以“智造高地 智领未来”为主题,不仅集中呈现全球最新技术成果,更意在推动企业把握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战略窗口期,助力广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在智能制造浪潮中实现引领性发展。当前,广东省在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布局上持续深化,产业生态日趋完善,而本次大会的召开,正是对这一战略方向的有力响应与实践推进。
大会期间,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供应链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区域在该前沿领域的系统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名单同步发布,这些中心将承担起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双重使命,成为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核心载体。与此同时,第五届工业软件创新应用大赛启动,赛事聚焦工业软件底层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意在激活产业源头创新动能,强化智能制造的软件支撑能力。业内普遍认为,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跃迁,正成为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逻辑。

在主论坛环节,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登台分享真知灼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从教育变革切入,以“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为题,系统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配智能时代对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强调产教融合在孵化创新企业中的关键作用。华为昇腾计算领域副总裁刘伟则聚焦技术赋能,围绕“昇腾赋能具身智能”展开论述,展示了华为在算力底座、算法框架与应用场景闭环上的全栈布局。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结合东莞产业实际,深入剖析本地机器人产业演进路径,并就无人自主系统的技术趋势与产业落点提出前瞻性判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从物理世界与数字智能的融合出发,探讨具身智能如何真正解决现实场景中的复杂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纵深与技术视野。除主论坛外,大会还设置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沙龙、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论坛暨IEEE SDSC产业与技术论坛、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无人自主技术创新论坛等多场专题活动,来自乐聚机器人、傲意科技、同川科技、跨维智能、华为云、中国移动以及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的企业代表与科研人员,围绕机器人操作系统架构、5G-A与低空经济融合路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了多维度碰撞与交流。
东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产业土壤为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全市拥有超过22万家工业企业、逾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了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机器人产业已在松山湖科学城与银瓶合作创新区实现规模化集聚,相关企业总数突破7000家,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苏州与深圳。产业链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至下游系统集成,结构完整、协同高效。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龙头企业持续领跑,本末科技、思谷智能等一批专注直驱微型电机、机器人电子皮肤等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也加速涌现,尤其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环节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潜力。为直观呈现技术进展,大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设立约600平方米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展示区”,集中展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及综合解决方案,全面反映当前产业的技术成熟度与应用广度。同期,主办方组织东莞投资环境考察活动,邀请多位企业家深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地感知本地产业生态的运行机制与创新氛围。

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0月30日,后续还将举行闭门研讨会、企业供需对接会及园区实地考察等多项配套活动。这些安排不仅增强了大会的务实性与落地性,也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一个兼具开放性、专业性与合作性的高端交流平台。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技术、资本与应用场景的持续交汇,东莞乃至广东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集聚效应与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未来,这一平台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之一。
下一篇:广智会开幕,东莞构筑机器人产业高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