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中医双院携手共建 共筑湾区中医药发展新高地

11月1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与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挂牌仪式在东莞隆重举行,标志着两地中医药资源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此次仪式现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东莞医院”“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东莞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莞分院)”三大平台同步揭牌,不仅意味着两院合作关系正式升级为体系化、平台化、协同化的新型医疗联合体,更预示着东莞在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上迈出实质性步伐。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亚洪,东莞市副市长黎军,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史亚飞,以及省第二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军等多位重要嘉宾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彰显出各级主管部门对推动区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
目前,东莞正处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次合作将依托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在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和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显著优势,全面赋能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能级提升。未来,双方将以三大平台为载体,聚焦中医康复、工程技术转化与临床医学融合,系统打造区域中医康复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服务均等化。刘军在仪式上明确表示,医院将围绕平台建设目标,扎实推进技术协同、管理互通与服务同质,致力于将共建项目打造为院院合作的示范样板,同时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中的作用,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发展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将提升东莞本地居民对高品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将在此次合作中持续发挥桥梁与支撑作用。史亚飞指出,学校将依托此次共建契机,进一步拓展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支持附属及合作医院完善教学体系、优化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推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助力构建“以教促医、以研促用”的良性循环机制。她强调,高水平医院建设离不开高质量人才供给,学校将与两院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中医药教育新模式,为区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持续动力。与此同时,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也被赋予更高使命,黎军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医院须锚定“创三甲”发展目标,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强化重点专科与特色专科布局,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在服务模式、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突破,真正织密织牢民生健康保障网络,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例。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合作也是广东省推动中医药强省战略落地的具体实践。邱亚洪在致辞中强调,两院深化合作应坚持全方位、深层次、可持续的方向,着力破解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中西医协同诊疗、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形成合力。他要求,合作双方务必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效;同时要立足传承与创新并重,聚焦重大疾病防治和核心技术攻关,力争产出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科研成果,为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探索可借鉴的经验路径。这一系列部署,既体现了政策层面的战略远见,也反映出对基层医疗单位实干担当的殷切期待。可以预见,随着合作机制逐步落地、平台效能持续释放,东莞将在区域医疗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广深港澳中医药创新资源的重要枢纽。
此次挂牌仪式不仅是两院合作的新起点,更折射出广东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共建与机制创新,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的跃升。过去,东莞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有扎实基础;现在,借力省级优质资源下沉,正加速补齐高端平台与顶尖人才短板;未来,随着三大平台功能全面运转,东莞有望形成集临床服务、科技创新、产业转化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新格局。这一进程,既呼应了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战略部署,也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健康湾区的总体方向。各方一致认为,唯有坚持协同发展、开放共建,才能真正激活中医药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传统医学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