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东莞警方侦破毒品案1500多宗
2014年东莞警方侦破毒品案1500多宗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昨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发布毒品安全防范指引,希望广大市民从我做起,坚定远离毒品信念,树立预防为主意识;抵制毒品诱惑,提高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关爱他人,树立全民禁毒意识。
2014年,东莞警方掀起“雷霆扫毒”战役,行动以来,共侦破毒品案件1500多宗,同比上升40.8%,抓获犯罪嫌疑人3400多名,打掉犯罪团伙50个,查获吸毒人员16000多名,缴获各类毒品1.2吨,收缴各类枪支35支、子弹202发,其中成功侦破了常平“7·29”特大制贩枪支和持枪武装贩卖毒品案、清溪梁某士等人特大贩毒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大要案件。
警方表示,市民如发现涉毒线索,请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禁毒举报电话是0769-22220799。
毒品种类
警方查获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
2014年,东莞警方缴获各类毒品1.2吨。这些毒品以海洛因为主,还有冰毒、麻古(冰毒片)、氯胺酮(K粉)等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的使用呈上升趋势。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滥用阿片类(海洛因)占55.9%,苯丙胺类(冰毒)占36.3%,K粉类占7.73%。
海洛因,即盐酸二乙酰吗啡,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由于海洛因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曾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般持续吸食海洛因的人只能活7-8年。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形状为白色块状结晶体,源于日本。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更有甚者会导致长期精神分裂症,剂量稍大便会中毒死亡。“冰毒”被称为“毒品之王”。
氯胺酮俗称“K粉”,外观为纯白色细结晶体,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K粉的吸食方式为鼻吸或溶于饮料后饮用,能兴奋心血管,吸食过量可致死,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K粉成瘾后,在毒品作用下,吸食者会疯狂摇头,很容易摇断颈椎;同时,疯狂的摇摆还会造成心力、呼吸衰竭。吸食过量或长期吸食,可以对心、肺、神经都造成致命损伤,对中枢神经的损伤比冰毒还厉害。
毒品危害
不仅危害个人身心还影响社会
据警方介绍,毒品的危害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对身心的危害。吸毒不仅对身体产生毒性作用,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出现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症状,长期吸毒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还将产生戒断反应,对身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损害。由于毒品对神经中枢系统的作用还会导致吸毒者产生精神障碍,最突出的精神障碍就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此外,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以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
二是对社会的危害。吸毒对家庭、对社会生产力都将产生巨大破坏。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由于吸毒导致身体疾病,不仅影响生产,而且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此外,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认识误区
一些吸毒者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
东莞市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人口较多,人口密度大,人口结构复杂。这些庞大的外来务工群体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及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时,极易被周边吸毒人群影响。
东莞警方分析查处的吸毒案件发现,一些吸毒人员在老乡聚会、朋友聚会等场合第一次接触毒品,并在老乡、朋友的教唆和引诱下走上吸毒甚至贩毒之路;一些年轻的吸毒人员或为逃避现实,或为弥补心灵空虚,或为追求感官刺激而吸毒;还有一些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吸毒。在吸食合成毒品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不会上瘾的,即使上瘾也可以戒断。这些都是当前一些市民对毒品认识的误区。
数据统计
男性吸毒者占9成
据东莞警方统计分析,全市吸毒人员中,男性占89.1%,女性占10.9%;本地户籍吸毒人员占比为34.2%,外地户籍为65.8%;25岁以下的占26.4%,26岁-45岁以下的占69.2%,46岁以上的占4.4%;吸毒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无固定职业的占90%。
■警方呼吁
远离毒品 抵制诱惑
毒品贩卖者为追求暴利,用乡情诱骗着无知的打工者,用娱乐的外衣掩盖着毒品危害的实质。东莞警方郑重提醒广大市民:毒品猛如虎,生命贵如金;一次吸毒终身毁,莫拿生命赌明天。
警方希望广大市民首先从我做起,坚定远离毒品信念,树立预防为主意识;抵制毒品诱惑,提高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其次要关爱他人,树立全民禁毒意识,积极投身禁毒斗争,为推进禁毒法的贯彻实施、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来源:东莞时报)
下一篇:东莞紫砂市场日趋萎缩 商家年营业额下滑7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