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201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越来越多的人置身于物联网当中。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正在通过渗透一个又一个领域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有研究机构预测,今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到2020年物联网供用户使用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50亿件——迷人的市场前景,也吸引着庞大的资本力量投身其中。
物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事实上,这一概念早在1990年就已萌芽,1995年在比尔盖茨的书中出现,1999年正式确定明确概念。在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物联网也被认为是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力量之一。
悄然萌芽
1990年, 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被认为是物联网技术的首次实践,一年之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中,对接下来15年的技术趋势做出了预测,其中包括智能手机、无线网络、社交网络、电子商务,而物联网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当时物联网并不那么受关注。
到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位居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然而,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尽管如此,在2008年之前,很难说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这一切即将改变。
“智慧的地球”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之后,各国致力于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物联网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新技术。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同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同样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关乎物联网发展的大事。在当年举行的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5000亿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的Gartner最新研究显示,今年将有49亿件联网设备被人们使用,这一数量将比2014年增加30%;预计到2020年时,联网供用户使用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0亿件。有研究机构还预测称,到2015年时,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美元,甚至达到一个5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而在2020年时,用在这些应用方面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630亿美元。
光明的市场前景也引来了各大巨头竞相争逐。去年,英特尔与戴尔、三星联合组建“开放互联联盟”(OIC)。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软件和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道格·费舍尔说:“我们创办这个新联盟的目标是为了在无需考虑单一公司的情况下,解决物联网中设备在互动操作时出现的连接问题。”
高通领导的AllSeen联盟也毫不逊色,LG、夏普、海尔、松下、HTC、TP-Link等均是其中成员,就连微软也刚刚加入该联盟共谋物联网大计。AllSeen联盟致力于为设备、物品和系统间的互动提供无限可能性,为开发者和制造商启动更大的市场机会。
谷歌也已入场。2014年初,谷歌豪掷32亿美元收购家用恒温制造装置厂商Nest Lab,并在随后成立Thread Group联盟。
到目前,物联网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技术领域,东莞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不过,安全问题或将是物联网发展的下一个挑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物联网白皮书(2014年)》中也特别强调,物联网数据通常带有时间、位置、环境和行为等信息,如何以制度保障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化解安全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商用之间的矛盾,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东莞农村股权流转社会化路漫漫 亟待激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