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办公”与创业园在莞兴起 各路资本争抢优质项目、团队
“微办公”与创业园在莞兴起 各路资本争抢优质项目、团队
一个标准的前台接待,一个开放式咖啡吧,来访者会以为来到了一个“高大上”的公司总部。但实际上,这个前台和咖啡吧同时为110多家小微企业服务。
这是邦胜商务在东莞民间金融街打造的“众创办公空间”,1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被划分成一个个小小的办公间,大的不过20平方米,小的甚至只有一张办公桌。
在东莞的写字楼里,类似这样的微型联合办公模式已经兴起。而在各个镇街园区,由外来资本和本土力量打造的大型创业园区正在加速落地。在跑马布局之外,对优质项目、团队的争夺战已经打响。
创业“微办公”兴起
好项目争夺战
从2014年8月启动至今,邦胜商务创业服务中心已经吸引了大量年轻创业者在此从事电商、IT等创业项目。这其中,还有东莞理工学院未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创业。不过,你可别小看这些企业,他们有的年营业额已超千万元。
“创业者无需配置网络、电话、办公家具、打印复印机等配套设施,无需自行装修配置前台、会议室、会客区等不常用的空间,也无需雇佣工作量不饱和的行政后勤人员,节省了大量的创业成本。可以说,带一个笔记本电脑过来,甚至笔记本都不用,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办公了。”邦胜商务总经理余岚称。
除了大量公共空间,这里还为初创企业提供一条龙的商务服务,从最简单的复印、传真、收发快递,到复杂的工商注册、记账报税、招聘社保、法律咨询、投融资顾问等。此外,这里还定期举办财税知识、营销技巧、企业管理等讲座、沙龙。
这是东莞“众创空间”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全国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总理报告,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为创业者提供工位、联合办公场所的“众创空间”也在各大城市迅速崛起,成为继孵化器、创业园区之后的新宠。
在东莞,这一模式同样受到追捧。类似的办公空间,已经出现在台商大厦,出现在松山湖的“蜂巢咖啡馆里。
去年11月,9名“东莞台商二代”利用各人自身经历和资源,自创投资公司打造了一个微办公空间。“目前吸引了四五十位青年创业者入驻,其中大多是台湾青年。创业者都可以享用‘901'的公共平台资源,比如中国创业咖啡联盟、深圳南山创业之星创业大赛等的资源。”“901”发起人陈怡廷说。
而在蜂巢咖啡馆,这里推出的十几个办公室已经被几个020、电商创业团队占据。每天来访的客人中,总有人不断地向蜂巢咖啡总经理赖万里问:还有没有空间入驻?
“这样的微办公空间会越来越多。”陈怡廷说。例如,他发现台商大厦办公以及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因此,“901”目前正在黄江镇搭建一个大规模的创客空间。“那里不仅可以办公,还有公寓式宿舍,办公、生活成本更加低廉。”此外,今年4月,“901”还和东莞本土青年创业组织蚂蚁俱乐部联手,共同宣布打造一个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在莞城联丰创意谷10栋一楼,蚂蚁俱乐部创始人黄德玉向记者展示了项目规划设计图。这里设置有项目路演中心,提供100个产品展示位的展示中心,以及咖啡休闲、会议洽谈室等功能区。
据悉,“蚁巢”将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为创业者提供3年的场地使用期。首期预计进驻8-10间公司,或提供50个办公卡位。
“在东莞投融界,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项目。”在今年多个投资项目对接会上,这样的话语常常引起与会者共鸣。
正因此,在东莞创业市场上,各路资本对好项目、好团队也开始加紧争夺。为了获得更大的名气和资源,各类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开始纷纷上演。
上月15日,在松山湖中集智谷多功能会议厅,18名年轻创客轮流走上前台,变成激情演说家。这是东莞民营企业产品博览会暨首届投融资项目路演初选赛的活动现场。一周后,一场号称角逐10亿投资机会的“投融资项目路演大赛”正式举行,这场大赛的主办方之一就是中集智谷。
此外,上月底,由东莞时报和“蚁巢”孵化器等联手举办的“创业东莞·共赢好项目”首届路演活动,也吸引了几百名创业人士参与。对路演选手来说,这里有东莞创业成功人士对项目商业模式的诸多点评。此外,最终晋级的三个项目有望获得风投资金,并在东莞多家媒体上获得了一次宣传机会。
这场路演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不无吃惊地告诉记者:“大赛居然还吸引了远在上海的创业者!”据悉,上海金融创业人士胡海龙打电话到主办方询问,称参加路演活动。上述负责人说:“他的创业项目正想开拓东莞市场,而路演给他们提供了寻找团队和资源的机会,由此可见,一次路演对创业资源的聚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最近一两年,东莞80后、90后创业者爆发式增长,所以才有了像我们这样的创业孵化平台。现在每天都会有五六个创业团队来我们这里,寻找创业所需的资金、项目、人才等,我们也想把名气打得更大,让更多创业青年知道‘蚁巢’。”黄德玉称。
除了路演,创业大赛也像一块海绵,吸引着各方资源聚集。本月6日,2015年东莞市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暨创业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冠名方正是松山湖管委会。事实上,作为东莞创新驱动的先锋力量,松山湖高新区已经屡屡出现在东莞多个创业大赛、论坛中。
在对创业资源的争夺中,人才团队也是备受重视的资源之一。其中,一些尽管没走出象牙塔但开始在创业天赋上崭露头角的大学生,也备受创业孵化机构的青睐。在松山湖蜂巢咖啡馆里,东莞理工、广东科技学院等本土高校的创业协会负责人几乎每周都会在这里碰头。
政策护航下的市场考验
创业园区遍地开花
除了格子间和办公卡位,在各个镇街的大型科技园、文创园里,各路资本正在深深刻下“大众创业”的烙印。其中,不乏外来的中字号巨头、广深工业地产操盘手,也有本土孵化器和民营资本家。
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和能源装备巨擘,中集集团在今年趁势杀入了东莞的创业市场。5月底,由中集智谷打造的云创业服务平台在松山湖正式启动。而中集智谷,正是中集集团在东莞打造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总斥资60亿元。
这个创业园区定位相当“高大上”,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激光、机器人、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等高端科技产业集群。为了能让进驻园区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孵化,中集智谷联合厦门弘信创业工场、松山湖控股有限公司,还与一批投融资机构和孵化平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平台战略联盟。
“联盟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上市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孵化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中集智谷负责人称。据了解,这里未来将引进近500家智能科技企业。
尽管不像中集集团那样名头响亮,但深圳娄山关集团在东莞产业地产的举动同样引人关注 。石碣镇一处160多亩的旧厂房,在这个工业产业园“操盘手”接下后,摇身一变成了“深莞智造产业园”,吸引了中外运物流等名企关注。
娄山关集团相关负责人洪水江说,“深莞智造产业园”计划在园区划分相当一部分区域用于创业孵化。“我们不再是仅仅出租厂房,而是将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政务、法律、商务、金融等方面一系列增值服务。”
在外来势力加码创业园区的同时,本土力量也不甘人后。作为东莞标杆性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正尝试在东莞进行模式复制,一个名为“华科城·博士创业园”将于今年9月份在大岭山开园。这是大岭山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也是“华科系”的第二个创业孵化载体。
华科城·博士创业园负责人李名跃介绍,为契合当前的大众创业浪潮,该园专门打造了一个约1万平方米的创客学院,可以容纳100个创客团队,这些团队都属于前孵化器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创客学院将由园区和阿里云共同打造。阿里云创客+项目启动于2014年11月,联盟成员包括真格基金、IDG、创新工场等30多家风投机构,而华科城·博士创业园成为阿里云最终选定的东莞唯一一家战略合作园区。
在市场力量驱动之外,东莞创业产业链上的各路资本,也迎来了政策的保驾护航。
近日,东莞出台了“引导民营资本发展实体经济30条”,其中明确提出对“众创空间”建设设立补助资金。其中,对各镇(街)设立的首个“众创空间”,按照投资额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资助。同时,在强化创业辅导方面,提出对各类孵化载体开展面向全市的创业孵化培训、创业导师辅导等公益性项目活动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助。
有了政府如此给力的奖励,东莞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区有望大规模兴起。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此举是否会刺激东莞创业园区“过剩”?过多的企业投身其中,是否只是乘着“风口”造一造噱头?
东莞的“众创空间”发展为何如此迅猛?业内认为,这其实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市场逻辑。
随着东莞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各个镇街都留下成片的空荡厂房;与此同时,近年来商务楼宇的暴增,也造成相当多的商务写字楼闲置。在此背景下,众创空间这种对办公场所要求不高,即租即用。由于无需大手笔装修和布置,这对开发运营者来说,也是一个轻资产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众创空间”项目多为废旧物业改造而成,或是属于人气尚未旺起来的商务写字楼。而在各镇街的创业园区,也大多属于“三旧”改造项目。正因为如此,相对低廉的租金也才能吸引初创企业入驻,从而盘活现有闲置厂房、写字楼等资源。
一位曾操盘了东莞多个文创产业园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奖励应该会有着严格要求。“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在园区运营出现实际效果后才会给予补贴,而且资金拨付往往在投资两三年后,因此民营资本更多是靠市场逻辑运营,而不会单纯为了政府补贴而建众创空间。”
邦盛商务总经理余岚则告诉记者,数据显示,东莞市场主体数量月增速达两位数,除了深圳、广州之外,东莞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在珠三角其他城市中居首,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如此高的企业活跃度,也为创业服务中心这样的众创空间提供了发展空间。
“前年我们刚进入华凯大厦时,头几个月我们做得很辛苦,适合入驻的企业并不好找。但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对进入创业服务中心的企业有了更多的筛选权。” 余岚称。
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东莞的众创空间,或者园区创业平台,在实际运营上依然将面临不少困难考验。“其实众创空间就是初创企业的联合办公,功能多一点就是孵化器,而现在很多孵化器都在亏本运营。”广东中天集团文创产业负责人何柏林称。
据悉,目前众创空间盈利来自两头:一是转租的租金收益,但即使有也十分微薄;二是申请政府的创业支持基金,但现在很多运营商都看不上这些“小钱”,而把目光投向了风险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希望能快速做大规模,在上市融资中分一杯羹。
不过,有一点是业内人士都认同的,那就是未来众创空间、创业园区,不仅提供场地和办公服务,还会在众创空间这一创业平台上,协助企业解决创业者的后续经营、管理、融资、法务等各方面的问题。(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O2O平台“包拼车” 获A轮融资 莞企分食出行移动市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