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空气质量好转 水环境质量不乐观

东莞空气质量好转 水环境质量不乐观
上周五是“六五”世界环境日,东莞市环保局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东莞市环境质量公告。公告显示,东莞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上一年度增加了8天,PM2.5等主要污染物均有所下降;但水环境质量状况堪忧,水乡地区仍有3成主要河流和近半内河涌水质为劣V类,跨市河流仅东江水质为II类,其他河流均为劣V类水质。
空气质量好转 酸雨浓度减弱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和PM2.5年均值与2013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一氧化碳监测指标与上年持平,臭氧监测指标较上年上升。二氧化硫、PM10和一氧化氮达标,但PM2.5、臭氧和二氧化氮仍存在超标现象。
综合各项数据,2014年东莞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范围在23-209,达标天数为254天,同比增加8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0.2%。其中优为66天,良为188天。
近5年(2010-2014年)监测数据表明: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全部达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基本保持平稳,PM10年平均浓度保持稳定,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些趋势在酸雨浓度上有所体现,去年东莞酸雨频率为38.2%,酸度减弱了0.23个单位。
跨市河流除东江外均重度污染
与空气质量相比,东莞的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主要河流中,东江东莞段水质为II类,运河水质为V类,石马河口水质仍为劣V类。与上一年相比,东江东莞段污染指数上升了3.6%、运河和石马河口分别下降了2.6%和6.08%。
今年的公告还拿出专门篇幅对水乡地区河流水质进行了通报。数据显示,水乡地区13条主要河流的17个监测断面中,3个为III类,5个断面为IV类,4个断面为V类,5个断面为劣V类。
15条主要内河涌水质介于IV类至劣V类之间,IV类水质占40%,V类水质占13.3%,劣V类水质占46.7%。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7.80、7.65和3.98倍。
跨市河流中,除了东江水质为II类,其他7条河流水质均为劣V类,属于重度污染。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
随着东江和水库联网工程一期的竣工,水库水质今年以来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14个主要水库中,1个为II类,可以直接饮用,4个为III类水,水濂山水库为IV类水质,同沙、横岗、五点梅、松山湖和莲花山水库水质为V类,白坑、芦花坑、马尾水库水质为劣V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
与上一年相比,白坑水库由V类水质下降至劣V类。值得庆幸的是,全市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水质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广东省2014年环境质量公告给出的评价是,东莞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III类。
【 各方反应 】
“水十条”落地 东莞有望成水处理技术输出地
生活质量东莞排全省首位 广东现代化水平全国第六(来源:东莞日报)
下一篇:“微办公”与创业园在莞兴起 各路资本争抢优质项目、团队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