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垃圾分类难 20万垃圾分类补贴用哪了

  垃圾分类回访之现象篇

  2011年年中,东莞市垃圾分类工作从寮步万科高尔夫花园小区试点启动,至今已进入第三年。记者过去一个月回访部分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和小区,发现垃圾分类工作竟一夜回到三年前。大多试点现状显示,由于居民习惯难坚持、经费缺乏等原因,垃圾分类试点推进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更有个别社区拿了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补贴资金,但对于资金用途却不愿回应。

  走访厚街宝屯社区 损坏垃圾箱无人换

  厚街镇宝屯社区是东莞市垃圾分类工作试点之一。但现在垃圾分类在这里找不到痕迹。

  清洁工:垃圾一股脑倒进推车

  日前,当记者来到宝屯社区板樟村时,正好赶上环卫工人清运垃圾。在板樟村的公园前,55岁的清洁工张师傅拎起三个颜色各异的垃圾桶,一股脑把垃圾倒在三轮垃圾小推车上,餐厨、有害、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统统混杂在一起。

  “哪里有什么分类,只要他们能把垃圾丢进桶里就不错了。”张师傅负责板樟村的垃圾清运工作已经6年,至今他还搞不懂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他只知道3年前,村里每个垃圾点多出了几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不过桶里装的垃圾和普通垃圾箱里并没什么不同,都一样的“血统”不纯。

  张师傅记得,3年前,新增设分类垃圾桶时,桶里还套着一个黑色塑料袋。不到半年,桶里的塑料袋便没有了,他和同事们只能像从前一样,费劲地扛起每个垃圾箱,把垃圾往车上倒。让张师傅不满意的,还有破旧不堪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坏的坏,丢的丢,从来就没有更换过。”张师傅抱怨说,垃圾分类以后各种颜色的垃圾箱虽然多了,但却没一个好用的。

  张师傅和老伴负责的街道有1公里长,一个月加起来工资不到2000元,两口子人均只有1000元左右。他坦言,这样低的收入,即使村民按要求投放垃圾,也不能指望清洁工能把垃圾分类执行到底。

  村民:不发垃圾袋我们怎么分类

  根据《2011年厚街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分为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试点区域向每户居民配发1个绿色的垃圾桶,配发绿、红、灰三种颜色垃圾分类袋,每栋楼及生活小区设置绿、灰垃圾分类桶,定点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处。

  “不发垃圾袋,我们在家怎么分类?”村民们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试点推行3年以来,每户村民只在开始阶段收到过1个垃圾桶,社区从未给住户发过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不值什么钱,但在大家看来,如果连这点福利都享受不到,也没有动力给垃圾分类。

  住户是垃圾分类最关键的执行者。记者在试点村庄走了一圈发现,整个试点区域的垃圾分类桶都没有罩着垃圾袋,也没有人会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大多村民都表示,拎着杂乱的垃圾出门,逮到哪个垃圾箱就往里面投。

  市财政20万补贴已发放

  更换分类垃圾箱,并向试点区域的住户每天配发3个垃圾袋,是厚街镇当年制定垃圾分类的要求。为何宝屯社区3年来,一只垃圾桶、一个垃圾袋都没配发?

  “社区在垃圾分类上起配合作用,市和镇里相关部门没有提供后续的垃圾袋和其他设施,我们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宝屯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灿明称,市镇两级部门没有提供资金和物质的补贴,导致社区发不出垃圾袋。

  但是,当记者向厚街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求证时,一名相关负责人却告诉记者,东莞市财政每年向宝屯社区补贴将近20万,且都确认已发放到位。“宝屯社区里有1200多户居民,根据规定,每年垃圾分类的补贴19.32万,我们每年年初就会划拨到社区。”该名负责人明确表示,宝屯社区垃圾分类的补贴由市财政提供,每年将近20万元资金,经由厚街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年年都已经发放到位。

  此后,记者再次向宝屯社区求证时,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灿明改口称,确实有收到补贴。对于每年将近20万的补贴用于何处,社区不愿回应,只表示会尽快向居民补发垃圾袋,更换垃圾箱。

1,,,,,,,,


上一篇:2013,东莞楼市758万m2成交量创新高
下一篇:东莞首批经适房业主明天签入住协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