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松山湖(生态园)新型研发机构建已辐射到全市

  松山湖(生态园)新型研发机构建已辐射到全市
 
  上个月,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召开,《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工作要点》也随之正式发布,其中,“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在首位。
 
  《工作要点》指出,今年我省将制定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此前,松山湖(生态园)已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松山湖(生态园)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探索。2015年全园区研发投入达30.78亿元,包括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部门、社会研发主体在内的研发力量,正成为园区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
 
  区域创新体系重要推手
 
  作为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院务部部长,邓华对我市新型研发机构这几年的发展有着切身的感受,“市政府对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大力投入,对松山湖(生态园)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辐射到了全市范围。”
 
  首先,通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使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另外,新型研发机构结合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积极开展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科技服务。目前,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涵盖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等优势传统产业。
 
  在人才引进方面,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了1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广东省领军人才,37名东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而这些高层次人才,大部分就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内工作。
 
  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带动下,我市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孵化了140余家科技企业,积极推动带动了创新链上下游的联动,努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
 
  业内专家也表示,新型研发机构要更加注重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全产业链创新,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较快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转换,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北大光电研究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下,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氮化镓衬底材料项目产业化进程,有效推动了我市LED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自主开发了由新车型、新轻量化结构、新动力总成组成的新一代轻量化纯电动汽车,并成功应用于东莞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这些都是新型研发机构所取得的科技转化成果,而这些科技成果的逐步产业化,对松山湖(生态园)乃至全市发展新经济将注入新的活力。
 
  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市场化探路
 
  在业内人士眼中,从我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明显看出市场化程度不断在提高,近年来,松山湖(生态园)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场探路,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邓华介绍,作为东莞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公共创新平台,电研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技术资源,从创立之初就高扬起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大旗,至今已孵化了6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其中有10余家已经毕业。
 
  在谈到电研院的孵化特色时,邓华介绍,“我们孵化器与其他孵化器不同的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我们自己参股的,持股孵化企业占所有孵化企业的70%左右。我们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我们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
 
  通过持股孵化企业,电研院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红利及长期投资收益,辅以微利的技术服务、场地租赁和为孵化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等收入,实现“造血”功能,来维持和扩大孵化器正常运转,为孵化器自我创新及下一步规划提供了资金保障。
 
  为了保证在孵企业的资金需求,电研院为孵化企业搭建起完善的融资渠道,并开始着手建立专注于高端电子信息的投资基金,实现“技术+资本”的企业孵化战略。2014年,电研院经过认定,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
 
  业内人士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企业,有几大优势,首先是技术优势,例如,电研院重点孵化的就是电子信息产业,而这正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强势科目;另外就是人才优势;还有就是科研成果有储备,适合快速实现产业化。
 
  今年,松山湖(生态园)计划在核心技术企业培育方面进一步突破。2016年计划新增注册企业1000家,力争突破1500家。其中依托4家国家级孵化器、7家省级孵化器、15家市级孵化器、8家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新增拥有自有技术企业700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新增自有技术企业100家。
 
  寻求机制创新突破
 
  毫无疑问,在松山湖(生态园)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特殊政策区域之后,新型研发机构在此后的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业内专家也表示,在未来,新型研发机构应进一步创新活力,在创新机制上做出新的突破。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松山湖(生态园)在上一轮开放发展中赢得了先机,但是目前优势不明显,必须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寻找话语权。示范区本质上是政策区,要通过优化外部环境让创新创业更加便利。
 
  广东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松山湖(生态园)获批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型研发机构要敢于尝试,让平台和孵化企业加速发展。
 
  目前,松山湖(生态园)正在积极参与建设大学创新城,作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的“三大新增长极”之一,建成后可容纳10-15个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将成为东莞重大科技资源的集聚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另外,松山湖(生态园)也正在大力促进科技金融的结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撬动社会资本支撑公共创新平台的发展。接下来,园区也将进一步探索发展模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幕拉开之后,松山湖(生态园)也将结合我市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市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存量科技资源,加强整合现有新型研发机构资源,强化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确保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作用。
 
  梳理即可发现,近年来,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我市在机制方面正逐步创新。接下来,新型研发机构要尽快度过政府培育的阶段,实现市场化运作;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新型孵化机制、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来源:东莞日报)
 
上一篇:2016年东莞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召开
下一篇:东莞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管理进入新阶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