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莞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

  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莞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和座谈,4月9日下午,省专家组结束了对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莞市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良好,保护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梁维东高度重视名城申报工作,会见了省专家组一行。梁维东表示,东莞将以此次评审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名城申报的各项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副市长贺宇、喻丽君等参加了会见、考察及评审等活动。
 
  潘新潮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东莞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抓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更好地延续东莞历史文脉、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留住东莞人民的“乡愁”。
 
  潘新潮表示,申报名城不仅仅是为了一顶荣誉的“帽子”,更主要是要给东莞戴上一个“紧箍咒”,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来约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发展。
 
  全力冲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4月9日下午,经过2个小时的“闭门”评审,省专家组向我市反馈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莞市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良好,保护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资料翔实,内容全面,编制规范、完整,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专家们一致同意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专家组建议,系统全面梳理东莞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重点,提炼东莞名城的核心价值。同时,保护内容进一步强调市域整体格局;保护层次增加传统风貌建筑;补充重点发展地区的保护措施。此外,认真梳理和完善申报材料,做好迎检审查的各项工作。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在此次专家评审意见后,联合省文化厅形成审查意见,上报并提请省政府向上级提出申请。
 
  评审会上,专家怎么说?
 
  龙家有(省文物局局长):
 
  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也具有坚实的申报基础。从申报条件来说,东莞的文物资源特别丰富,这点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可能很多人认为东莞就是一个制造业名城,其实东莞保存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通过申报名城,也可以把东莞的资源更好地传播出去。
 
  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以前来过东莞很多次,这次来有新的体会。东莞有很多别的城市可能没有的东西,如却金亭碑,如具有运输、排洪和景观等功能的运河,如体现惠民意识的人民公园。东莞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比较突出的。
 
  邓炳权(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省博物馆馆长):
 
  来东莞考察了几次,感觉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成熟。城区很多地方都很有活力,说明东莞在展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现在已经有40多座博物馆,这也说明东莞有重视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
 
  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这两天看了申报材料,又去现场进行了考察,印象非常深刻,改变了以往那种对东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片段式印象。总的来讲,东莞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遗产类型多样,也有很高的显示度。
 
  何俊文(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
 
  东莞完全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一个是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厚,数量和层次都是非常有力的证明。二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力度很大。
 
  王建军(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东莞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很多。古城保护不是为了把城市扮靓,而是为了真正让保护古城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留得住记忆,让被保护的东西能够真正惠民,成为民生设施的一部分。
 
  虎门是林则徐销烟的发生地、鸦片战争的首发地和主战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威远炮台始建于1835年,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主持建造。它是在原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的,建成后的威远炮台与南山炮台合二为一,简称威远炮台,它与镇远炮台、横档炮台形成品字形,是扼守虎门第二道防线最重要的海防要塞。
 
  高埗大桥旧址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见证。高埗大桥(旧址)位于高埗镇下江城村,横跨东江支流,是我国第一座农民集资修建的公路桥,1981年动工,历时三年,1984年1月27日建成通车开始收费,直至1996年停止使用。200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蚝岗贝丘遗址正是东江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蚝岗遗址博物馆2007年6月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它是广东省第一座建于原址之上的贝丘遗址博物馆,也是全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区建成的史前遗址博物馆。
 
  街区范围西至新芬路,北至万寿路,东至寺前街,南至东正路,东西向距离约170米,南北向距离约120米,总面积约1.62公顷。它是历史城区内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位于唐代所建土城的范围内。街区内现有文物建筑5栋,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14栋,古井1口,曾有古塔1处,石板路1条等。(来源:东莞阳光网综合)
 
上一篇:潘新潮:报名城主要是要给东莞戴上“紧箍咒”
下一篇:东莞电网建设“大会战”显成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