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区进场路路基工程即将正式动工
长安新区进场路路基工程即将正式动工
经历前后8年的等待,长安新区的开发建设终于迎来了造路填海的前哨站。2016年6月,长安新区进场路路基工程将正式动工。尽管距离“深蓝梦·国际湾区·江海明珠”的宏伟轮廓仍需时日,但这一破土动工的消息仍让不少东莞人兴奋不已。
要知道,相对珠三角其他沿海城市,东莞的海域面积本身就比较小,而且身处在航道之旁,水文条件复杂,开发有一定的难度,长期以来,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结构不平衡、产业单一的短板和弊端。
相比之下,长安新区所在的交椅湾,东靠长安镇、北靠虎门镇、西临广州南沙、南接深圳,距离前海自贸区不过20分钟车程。
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自然让人们对长安新区从开发伊始便赋予厚望。在因长安新区开发而被征地最多的沙头社区村委会旁,当地政府早在七八年前便已经提出将对接长安新区的开发打造滨海新城商贸中心区,众源城等、长安汽车客运南站等多个重大项目先后落子,期待由此带动长安南部相对薄弱的城市升级和产业升级。
然而,现实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美好与顺利。从2008年启动开发,到2012年用海规划获审批通过,再到2013年首宗土地完成移交、2014年底长安镇和长安新区政府部门的合署办公……岁月迁移间,长安新区早期开发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得不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反而显得有些脚步蹒跚,更多时候处于不断自我调整的阶段。
这一现实导致的影响是,周边镇街所期待的新区辐射遥遥无期,征地农民所期待的土地升值、商贸兴旺、就业增加、收入提升尚难寻踪迹,前期布局的重大项目不得不几度调整,新建的汽车客运站也未见人声鼎沸的热闹。
相比之下,仅有一水之隔的前海自贸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探路热潮,几乎每天都有新消息传出。然而在湾区的另一边,长安新区背后所承载的东莞庞大制造业转型升级,也迫切需要对接自贸区的带动辐射。
以与长安新区紧密相连的长安镇和虎门镇为例,这两个镇都是试探东莞经济体温的温度计,它们的转型成效如何,进展如何,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东莞的经济社会转型状况。
虎门和长安都已经是GDP总量迈进400亿元俱乐部的超大镇,就算是放置在全国范围内也首屈一指。但是,在廉价劳动力等要素优势不再、全球贸易分工加速转移的大趋势下,这两个镇都面临着纺织服装、五金模具、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如何从研发创新、提效降支中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全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都是摆在这些东莞传统专业镇面前的迫切命题。
这些命题的破解,都离不开金融创新、服务创新、贸易创新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新的政策体系探索与突围的支撑,而这些领域,正是长安新区开发建设所定位并被寄予厚望的。
坦率来讲,就目前的进度而言,长安新区的开发进程难免让人有所失望,纵然新区的开发面临着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面临着严格的用海审批,面临着多达100多亿元的开发成本等诸多困难,但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转型的机会窗口期都是稍纵即逝的,自贸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开发性竞争瞬息万变,留给东莞走向“蓝海”、拥抱“蓝海”的时间并不宽裕。
这座在昔日创造众多瞩目经济奇迹的“世界工厂”,眼下最需要的是在长安新区开发上重拾改革开放初期的东莞速度,即便以往政策优势不再,也必须用拓荒牛的实干精神乘风破浪,继承敢为天下先的引领风范,奋力向前。(来源:南方日报)
下一篇:东莞有近五成私募机构高管无证上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