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学生怕夜行 石碣危房邻里忧
松山湖学生怕夜行 石碣危房邻里忧
A 松山湖: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搜索引擎属于“松山湖”三字,不仅仅限于环境优美、科技企业集中等美誉的出现,也有关于这里的交通不便,园区树木丛生,地广人稀,担心夜晚通行安全等问题,特别是此前曾经出现女大学生被杀害的事件,令园区内的大学生一度人心惶惶。而目前关于出行安全问题,仍是困扰在园区上班和求学人员的一大因素,晚上不出门是他们最佳的选择,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们。
走访:希望增设护栏,防被拉入草丛
5月21日下午及傍晚,记者走访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校区周边,在北门往教师村方向沿线路段,晚上7时人迹罕至,而因为树木茂盛遮挡灯光,路上昏暗,偶尔有车辆通行,及自行车爱好者骑行。
在沿线设有两个工地,其中一个工地为校园外墙施工。记者向东莞理工在校学生了解,晚上是他们较少出行的时间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担忧,人烟稀少,而且灯光并不明亮,因此希望加强巡逻,甚至提出希望能在靠学校的路段的绿化带增设护栏,考虑的因素是防止被犯罪分子拉入草丛。
而在网络上相关的情况反映不少,如就有网民在阳光热线反映,从工业北一路往寮步凫山天桥方向,其中在银中跨线桥下,一段近80米的路段没有路灯,晚上8点下班经过,心惊胆战。在实地走访和查阅松山湖相关资料显示,市民对于视频监控、增设灯光照明、加强巡逻是普遍对于松山湖安全的要求,希望松山湖在安全生产隐患防治这一环节的工作,给市民吃下定心丸。
B 石碣:小楼倾斜超3度 多年未处理
东莞近期的连日大雨,让住在石碣镇唐洪街晋泰二巷的街坊们寝食难安。他们居住的巷子里有一栋几年前就被认定为危房的两层自建小楼,而与之相邻的房子最近距离不到25厘米,该楼被鉴定倾斜度已超过3度。在修葺和拆除问题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走访:两层危房矗立民居群
这栋两层小楼位于石碣镇唐洪街晋泰二巷2号。据屋主委托的亲戚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小巷周边都是鱼塘,当地村民自行填埋后用于自建房屋。当时村民建房子请的是自己村的施工队,没有做过科学的测量,甚至连桩都没打,都是一些简单的水泥沙构造,可能是因为地下的淤泥和沙,导致地基不稳定,加上超过十多年的年限,所以一些早期的老房子出现较多问题。当地不少村民的房屋已经过翻新整改,有的是完全拆除重建过,而该房子的主人由于去了外地发展,房子就一直没人打理。
据该楼房的邻居唐先生反映,该危楼与自己家的外墙紧邻,最短的距离只有不到25厘米,由于与危房的间距过小,不能架棚,所以自家的房子剩下的这片墙一直都是没完成装修。记者走访看到,该栋楼房因长年累月无人居住,多处墙皮已经脱落,一处承重墙更是已经开裂。记者从部分裸露的墙体上发现,大量砖头已经潮湿发霉,砖头间的空隙明显甚至连水泥粘合都没有,楼面墙体的石灰已呈粉末状,用手随意一扒便可扒下一层。唐先生指着楼梯下裸露的墙砖,向记者演示,“当时的建设材料简单,现在手指抠一下就像碎土渣一样掉下来”。
早在2011年,东莞市国土局就发现该楼房屋发生了倾斜,鉴定显示,该房屋倾斜3°,水平倾斜约50cm,被认定为危楼。因为房屋质量问题,该栋楼的居民便迅速搬空,现在已经没人居住。
唐先生介绍,在早期发现危房存在倾斜问题时,就曾向屋主反映该现象,屋主在获悉后,就和唐先生协商拆建加固的事情,屋主认为唐先生自家在建房时,亦有可能造成房子倾斜,于是提出费用由双方各出一半的要求,唐先生认为屋主必须承担全责,最终没有答应对方要求,双方各执一词,而整改危房事情就一直拖延。5年前,镇相关部门已鉴定该房属于危房性质,对屋主也有告知明示。(来源:南方网)
下一篇:东莞镇街安全生产隐患调查之地质灾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