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

孟胜奇、李军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孟胜奇、李军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近日,2015年“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广东特支计划”)入选名单公布。全省共有29名优秀的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教师入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人才名单。其中,东莞共有两位教学名师榜上有名,他们分别是东莞市第一中学的数学教师孟胜奇和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师李军。截至目前,东莞入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人才的优秀教师累计有三位,数量居全省各地级市前列。
 
  “广东特支计划”于2014年提出,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共同发起,在全省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为“国家特支计划”选拔一批后备人才,为广东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该计划遴选包括3个层次9类人才,每年遴选一批,每批140名左右。
 
  去年,东莞市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毛经文入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人才名单,他是东莞当年唯一也是东莞首个“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此前,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对“广东特支计划”项目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公示。公示资料显示,每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均将获得3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可用于开展科研、培养人才、建设团队等。 南方日报记者 李永霞
 
  人物故事
 
  历史教师毛经文:
 
  做有思想的“历史小贩”
 
  微胖,浓眉,讲话中气十足,今年五十出头的毛经文,任教中学历史三十余载。工作的前20年游教于湖南的乡野课堂,2003年调任东莞高级中学。
 
  毛经文常常自我调侃:资质平平,甚至平庸,外表不英俊,普通话太普通,也非名校毕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老师。
 
  而这样一位自称“平庸”的老师,为何能在38岁被破格评选为特级教师,来莞13年一步步成长为讲台领袖,并在2014年入选首批“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坐拥粉丝无数,蜚声东莞乃至全省教育界?
 
  “历史老师更要经营好自己的历史。”毛经文按一个教师40年左右的教学生涯,规划成了八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站稳讲台,第二个五年计划是胜任讲台,第三个五年计划是打造讲台骨干……正是这样的“经营”,“好运”向着毛经文纷至沓来。
 
  2002年,38岁的毛经文被破格评选为特级教师,这次破格评选是破台阶、破年龄的“双破”。其实,彼时的毛经文已有18年教龄了。从青葱稚嫩到纵横捭阖,他已步入自己执教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了从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华丽转型。
 
  在毛经文的学生中,活跃着一大批他的忠实粉丝,他们无不敬仰这位博学多才幽默风趣的好老师。毛老师说,如果有“吸粉”秘诀的话,应该就是做好推销员,当好“历史小贩”了。
 
  在课堂上,秦皇汉武、晚清民初,任何历史典故,个中曲折故事,毛经文都信手拈来。他说,历史老师像推销员,首先是要掌握产品。要想征服学生,最快最简单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把教材读熟,把历史背得滚瓜烂熟,形成条件反射。读熟了教材后,学生问不倒你,难不倒你,上课、解题,对答如流,“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就会很佩服你”。而且,推销员还要懂得如何去“包装”产品。毛经文上课时,常常会讲很多历史背景、细节故事,通过现场重建、历史探秘、细节挖掘等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酸甜苦辣与成败兴衰,让课堂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如今,毛经文的历史教学路正在走向第七个五年计划,他列出的规划是“彰显生命意识,甘做讲台导师”。毛经文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并作为东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辅导东莞青年教师成长成材。最近,他还开了微信公号“读史养心”,分享历史教学札记。
 
  曾有杂志这样评价道毛经文:“虽然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准老年教师,但他依然在追求和演绎‘高富帅’的精彩——高在品质与学识、富在内涵与精神、帅在行动与反思。”
 
  数学教师孟胜奇: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生成
 
  同样五十出头,同样讲话中气十足,虽然已经在莞生活多年,孟胜奇身上仍透着“西北汉子”的刚健和伟岸。目前,他在东莞市第一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也是东莞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还是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多年教学经验,孟胜奇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数学教学和教研领域做出了表率。对课堂教学,孟胜奇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悟。这样,学生所获的能量巨大且持久,成就感和满足感无可替代。
 
  孟胜奇常常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认为,最终是要回归到人的发展。基于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孟胜奇及其团队提出“学生发展力”说法,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和个性品质,激发学生能够持续学习、优质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具体落实到教学中,孟胜奇说,学数学不只是学习知识,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新知识传授时,教育价值非常大。他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并感悟知识的形成,让学生们把握知识生成路径,体会数学思维发生发展规律,进而引导学生创新,学生被激发起好奇心来,产生数学学习乐趣,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产生的动能往往是比较持久的,对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种模式的指引,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容易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当遇到一道坎或一个关键节点时,比较容易掌握突破的方法。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塑造,传递给学生发展的意识和和行动力。
 
  孟胜奇同样有自己的工作室,并早在2010年就已经成立。这几年里,工作室招募成员、聘请专家导师、定发展主题、报研究课题,目前已经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为东莞教师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从工作室走出去的成员庞进目前也开设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
 
  前段时间,东莞市第一中学的学生义卖活动办得热火朝天。游走在校园里,孟胜奇看到运动场义卖摊点前人潮攒动,某处几个女生正在认真制作手工花朵。那一瞬间,孟胜奇被感动了。而校友足球赛开锣,曾经自己担任班主任的1998级球队取名“孟将”,让他感受到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可,回想十多年前,这群学生正值青春,活泼可爱,强烈的求知欲令当时的任课老师印象深刻,不由产生浓浓的幸福感。所有零零碎碎的片段,点点滴滴的记忆,集纳在几十年的教学经历里。孟胜奇深深感叹,“教育是一种令人醉心的幸福”。他说:“如有来生,下辈子我还愿意做教师。”
 
  服装专业教师李军:
 
  援疆支教创建服装专业
 
  前两天,李军刚从新疆回到东莞。过几天,他又得赶到湖南去,参加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答辩。而这几天,好不容易回了趟家,李军还得忙着修改毕业论文,准备答辩材料。而这样的忙碌,正是李军的工作常态,即便是在暑假期间。
 
  李军是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委员,广东省职业教育培训库专家成员。该校服装专业从他任教时的1个专业6个班,发展到现在3个专业5个方向27个班。去年教师节上,李军获评“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同时,他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和纺织服装专业的创建工作。
 
  应兵团产业发展的需求,服装专业人才紧缺。去年8月,李军作为东莞服装专业教育领域骨干教师,受命赴疆,开始了他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生涯。截至目前,短短一年时间,李军让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的服装专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了40多名学生,并斩获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纺织服装专业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以及1个国家级奖项。10个沉甸甸的奖杯,让受援单位收获了自建校以来最好的赛事成绩。
 
  到三师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后,李军发现,这所学校根本没有服装专业,也没有专业的教师,虽然当地盛产棉花,想要借助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却没有产业基础。去年首度招生,总共就招到了12名新生。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当时,李军分析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布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在服装专业的管理经验,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生产性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企业技术人员任教、项目化课程设置,就业等工作进行了统筹,并为自己制定了援疆支教工作总目标。
 
  教学首先是要解决师资问题,保证教学正常运转。当时,李军临时搭建了一支由书法老师、语文老师、园林艺术老师构成的服装专业教师4人组,并先后安排这些老师到自己在东莞的专业工作室参加集训,使其迅速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与此同时,李军抽调时间走访了乌鲁木齐市和喀什市等地的多家职业院校、服饰企业、行业协会,调研当地对服装产业状况、人才定位、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议,并先后与当地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既为学生请到业界导师,还给他们的就业提前铺好路。(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东莞“总规”对278个项目规划进行修改
下一篇:功勋老船凤凰涅槃再启航远征大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