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广东铁腕整治高中招生乱象 十项禁令剑指教育公平痛点

  2025年3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以雷霆之势推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稿)》,针对长期饱受诟病的教育生态顽疾祭出"十个严禁"重拳。这份直指教育公平核心痛点的文件,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界引发强烈震动。
 
  修订稿以手术刀式精准度切割招生灰色地带,明确要求公办民办高中必须同步执行审批机关核定的招生计划,严令禁止任何形式的特权招生通道。文件特别聚焦民办教育异化现象,严禁假借公办名义招揽生源、与社会培训机构利益勾连等违规操作,对"掐尖招生""空挂学籍""借读交易"等潜规则实施釜底抽薪式打击。
 
  在招生范围划定机制上,新政亮出组合拳:要求新建学校与社区配套教育设施同步规划招生范围,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属地管理+寄宿限制"双轨约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文件创新性提出多孩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同校就读政策,通过制度设计破解"接送难"民生痛点。
 
  针对随迁子女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焦点,修订稿展现出破冰决心。不仅要求完善进城务工及港澳人员子女中考政策体系,更建立起流入地与户籍地教育部门的双向协调机制。文件同时强化监督问责,明确将各校招生行为与财政拨款、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教育专家指出,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招生新政,实质是对教育资本无序扩张的精准制衡,标志着广东在破解教育内卷化困局、重塑教育公共属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随着2025年秋季招生季临近,新政执行力度与市场反弹的博弈或将开启教育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上一篇:广东亿元级财政激励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教育
下一篇:东莞征稿平台赋能思政教育创新 万篇佳作解码城市基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