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莞香粤剧跨界融合 《最是女儿香》首演掀岭南文化热潮

——双非遗创新演绎千年香脉,六世情缘绽放舞台美学*
 
  7月16日晚,广州大剧院灯火辉煌。首部以国家级非遗莞香(女儿香)为题材的原创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震撼首演,连演两场。这部由广东粤剧院、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及寮步镇政府联合出品的舞台力作,以六世轮回的叙事铺陈千年香脉情缘,将岭南戏曲艺术与莞香文化深度交融,为观众奉上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审美的视听盛宴。
​  双遗共铸:香脉牵动千年文脉​
 
  作为粤剧(人类非遗)与莞香(国家级非遗)的首度跨界碰撞,《最是女儿香》开创"非遗+非遗"创造性转化范式。剧目以先秦采香人长庚护树殒命、少女莞儿殉情凝香为起点,借"香坠"信物串联汉、唐、宋、民国及当代六世情缘。每一世相遇皆嵌入家国巨变的历史坐标——汉代烽烟中的香市凋零、唐代乐坊琵琶掩映的乱世离愁、民国特工以香为谍的生死暗语……莞香由此升华为承载文化根脉与民族精神的情感图腾。
 
  首演当晚,剧院大厅化身莞香文化体验空间:袅袅香韵中,观众品鉴东莞香道文创;以剧中"莞儿"为原型的国潮玩偶挂件,更将"粤剧+潮玩"的跨界巧思延伸至剧场之外。观众陈女士感叹:"从舞台到厅廊,莞香从传说变成可触、可嗅、可带走的真实存在。"
​  匠心集结:顶尖班底淬炼三年​
 
  该剧集结国内一线创作力量:一级编剧盛和煜执笔剧本,戏剧名导张曼君担纲导演及粤剧改编,梅花奖得主曾小敏携一级演员黄春强领衔主演。舞美设计季乔、杨参以开合黑幕与动态投影构筑时空隧道,灯光大师邢辛用光影雕琢香雾氤氲,服装设计师阳东霖百套华服浓缩华夏服饰流变,音乐总监陈挥之更融汉代号角、盛唐琵琶、宋代古琴于粤韵之中。
 
  主创团队为精准诠释莞香文脉,三度深入东莞采风。"我们以香为魂,让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对话。"曾小敏坦言。张曼君导演则突破线性叙事桎梏,以"穿越剧式浪漫"重构戏曲假定性美学——审讯室中的莞香暗语、刑场诀别的泪光共振,在保留粤剧筋骨的同时,注入现代剧场张力。
​  六世香缘:表演艺术叩击心灵​
 
  舞台上,曾小敏以"莞儿"一角跨越六世风华:先秦采香少女的灵动天真、西汉寻郎妇人的沉郁悲怆、民国志士就义前的凛然坚毅,通过"圆柔稳"传统身段与现代形体语汇的交融,完成从柔弱到觉醒的女性史诗。黄春强则精准拿捏角色差异——唐代乐工的沧桑、北宋文人的儒雅、民国特工的隐忍,与曾小敏碰撞出"重逢即别离"的宿命张力。
 
  当末世二人因香坠回眸相视,千年执念终成释然一笑。全场观众随六世悲欢心潮起伏,谢幕时雷鸣般的掌声持续逾十分钟。"黄春强眼中含泪却含笑的表情,让我瞬间读懂何为'香凝千载'。"90后观众小林直言,"从未想过粤剧能如此年轻又深邃。"
 
​  香传岭南:文化自信的时代答卷​
 
  作为广东省文艺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最是女儿香》不仅是"一城一剧一品牌"理念的实践成果,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的创新注脚。曾小敏强调:"我们用古典故事叩击当代情感,让年轻人在剧场里读懂中国文化的精神简史。"
 
  这缕穿越千年的女儿香,正持续播撒岭南:7月30日至31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绽放在江门侨都大剧院。以香载道、以戏传情,这出双非遗融合的时代之作,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写下生动篇章。
上一篇:道滘200童声扎马步 金花十佳汗透粤剧袖
下一篇:森林舞台少年起舞 东莞创意舞蹈节破界开演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