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东莞文广旅体系统昼夜攻坚筑牢基孔热防控网

 
  8月2日傍晚,石碣镇城中村出租屋群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市文广旅体局第三党支部党员陈明手持电筒,叩响租户李大姐的家门。他身后的小组刚完成日间1107处场所排查,此刻正趁着租户归家高峰展开"错峰入户"行动。"盆栽底盘积水最易孳生伊蚊,您看这处水渍..."陈明蹲在阳台指着《防控指南》图示讲解时,组员已将防蚊纱窗递给租户。当天全系统187名党员干部带领466名群众志愿者,在789户家庭重复着这样的场景。
 
​  昼夜双线作战破难点​
 
  针对出租屋白天空置率高的特性,20支突击队将防控时段延至夜间黄金三小时(18:00-21:00)。大朗镇巷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文化执法大队队员正分装200份"爱心包"——内含电蚊拍、驱蚊液和九字诀提示卡。与此同时,东城万达商圈防控组穿梭在餐饮街后巷,手持手电检查排水沟渠。"商铺打烊后才是消杀最佳窗口期!"组长王涛抹去额角汗珠,记录本上已勾选完当日第36处积水点。在塘厦镇林村夜市,文体志愿者举着移动展板向食客演示"清灭防"要诀,烧烤摊主老张当场清理了冰柜接水盘。
 
​  宣防矩阵织密群控网​
 
  博物馆讲解员转型的防控宣传骨干,在茶山镇超朗村古榕树下开起流动课堂。他们用文物保护的精细态度示范清积水:从废弃轮胎凹槽到空调排水管托架,十三种孳生地类型被制成对比图册。在道滘镇粤剧馆,戏曲演员将防控知识编成押韵快板,音控师调试的便携音箱正循环播放"安装纱窗阻蚊虫"唱段。该系统依托"支部结对"机制构建三级宣教体系:局领导包镇街、支部书记抓社区、党员入户到人,印发的十万份防控指南中专门标注29处城中村重点区域。
 
​  效能转化凸显专业底色​
 
  当体育中心教练组在万江新村指导居民布置蚊帐物理屏障时,图书馆馆员正梳理出43处社区书屋作为宣教前哨。非遗保护科将龙舟制作车间的防尘纱网改装经验移植到防蚊纱窗推广中。至深夜收队时,党员干部制服后背的汗渍已凝结成盐霜,登记表显示当日推动增设防蚊设施317处。次日清晨,文旅执法车又载着新印制的方言版防控贴士驶向深巷——这群文化铁军正把文物巡查的严谨、赛事保障的精准,全部注入这场公共卫生保卫战。
 
上一篇:莞揭文旅招商破壁11项目签约 非遗展演燃动产业协作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