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2200亩早稻开镰

金浪翻滚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吞吐着沉甸甸的稻穗,洪梅镇农林水务局技术员陈工抓起一把新脱粒的谷粒对记者说:"这季稻谷饱满度超去年两成。"8月10日的水乡经济区,900亩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正迎来早稻抢收高峰,2200亩早稻将在中旬完成颗粒归仓。
机械交响:智慧农耕保丰产
六台收割机在阡陌间往复穿行,割台过处留下齐整稻茬。作为东莞首个连片稻田试点,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程机械化——从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水,到北斗导航收割机误差不超2厘米。镇农机站站长指着驾驶舱监控屏介绍:"核心区亩产预计突破450公斤,分散种植区也全部实现机械收割。"
三产融合:金色稻浪变文旅IP
稻田间矗立的红色研学展馆,正接待暑期学生团制作稻草手工。稻田公园深度捆绑本土革命文化,开发出稻米认养、农事体验等业态。穿行在稻香栈道的游客可扫描二维码了解水稻品种,收割后的田地将举办草地音乐会。这种"农业打底、文旅增值"模式,使每亩农田综合收益提升300%。
无缝衔接:粮仓未满晚稻待播
在粮仓烘干车间,新稻谷经48小时循环干燥后入库。与此同时,十公里外的育苗大棚里,晚稻秧苗已吐露三叶。"收割完成当日即启动翻耕。"陈工掀开育秧盘展示根系,"我们优选抗病品种,农技小组将全程跟进插秧,确保九月前完成2200亩晚稻种植。"
当最后一车稻谷驶向烘干塔,农机手已开始检修插秧设备。洪梅镇用金色稻浪印证着"百千万工程"的落地轨迹——从土地整治严守的耕地红线,到智慧农业提升的亩产效益,再到文旅融合激活的田野动能,这片东莞罕有的连片稻区,正书写着大湾区农田的高效样本。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