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中堂龙舟模型亮相京城非遗展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人头攒动,位于北京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游戏副本主题展”正迎来络绎不绝的观众。在第五展厅的中央,两条来自广东东莞中堂镇的龙舟模型静静陈列于展台之上,长度分别为2.7米与3米,比例为1:10,以杉木精制而成,形制完整还原了东莞传统龙舟的经典样式。其“蝴蝶底”“浮榄”“将军柱”等核心结构特征清晰可见,工艺细腻、线条流畅,展现出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准。这两件作品出自斗朗社区的霍沃培与霍灼兴兄弟之手,前者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后者系省级非遗传承人,已于近年离世。其中,霍灼兴亲手打造的2.7米龙舟模型,成为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艘模型作品,承载着一位老匠人毕生的心血与技艺沉淀,尤为珍贵,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凝视。
 
  展出现场,来自河北的游客李先生仔细端详龙舟细节,不禁感慨:“以前只在电视或短视频里看过赛龙舟,场面热闹,但从未真正理解背后的手工技艺。如今近距离观看,才意识到一条龙舟从设计到成型,竟有如此多的讲究。”不少观众表示,龙舟不仅是竞技载体,更是岭南水乡文化的象征,其模型所呈现的不仅是外形之美,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与集体记忆。中堂镇作为东江流域龙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好龙舟·中堂造”的民间美誉,其龙舟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岭南传统手工技艺的杰出代表。目前,中堂镇年均生产龙舟近百条,产品远销全国多个地区,持续推动着龙舟文化的传播与活化。
 
  此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提供指导,系统梳理并呈现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的保护实践成果,精选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集中展示。中堂龙舟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与其他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图景,在国家级平台上彰显出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生命力。两条龙舟模型“进京”展出,不仅是中堂非遗技艺的一次高规格亮相,更是一次跨地域的文化对话,让北方观众得以直观感受南方水乡的节庆氛围与手工智慧。展览自开幕以来持续引发关注,预计将延续展出至2025年底,为公众提供长期了解非遗、亲近传统的窗口。
 
 
上一篇:东莞推进“莞香家园”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下一篇:莞职院赴揭东调研帮扶 共谋乡村文化与产业振兴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