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启动退役军人“两个故事”巡展弘扬军魂精神

2025年10月30日,“莞邑军魂 烽火长歌”——东莞市退役军人“两个故事”巡展活动在东莞理工学院正式启动,一场承载着历史重量与时代温度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拉开帷幕。当天,校园内国旗护卫队步伐铿锵,五星红旗在庄严注目中升起,主题宣传片《莞邑军魂 烽火长歌》缓缓播放,将现场观众带入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长河。诗歌朗诵《长征精神》激昂回荡,情景朗诵《山河证我名》以沉浸式表达再现战火纷飞中的忠诚与信仰,而一等功臣汤超荣、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毛以锋的亲身讲述,则让“从军营到地方”的成长轨迹与精神传承变得具体而鲜活。他们站在讲台上,不是以荣誉加身的功臣姿态示人,而是以一名普通老兵的身份,还原那段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军旅人生,讲述入伍时的初心如磐,回忆战场上的生死抉择,也分享退役后的责任延续。他们的声音平静却有力,言语间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让在场每一位听众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那是属于军人的担当,是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的信仰之光。
此次巡展聚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个重大历史时期,精心遴选20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通过图文展陈、实物陈列与现场讲述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莞邑儿女保家卫国、接续奋斗的壮阔图景。其中,1942年不满18岁便投身抗战的黎洪,曾参与载入史册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在敌后战线默默承担着危险而关键的任务;年仅11岁就加入东江纵队的陈桂仁,作为情报传递小战士屡次完成紧急使命,用稚嫩肩膀扛起民族大义;张广兴两度入朝参战,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以血肉之躯守护战友安危。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而厚重的生命历程,是一段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记忆。巡展不仅展示他们战时的英勇,更聚焦新时代下的持续奉献:有“兵支书”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退役军人志愿者长期投身公益助学,有坚守一线服务民生的普通工作者。他们脱下军装,却从未卸下责任,在平凡岗位上继续书写不凡篇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巡展既是对英雄过往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红色基因的系统性传承,旨在激励广大退役军人珍惜荣誉、永葆本色,同时也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读懂“军人”二字背后的千钧分量。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胡钦华在致辞中指出,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东莞作为一座拥有深厚革命传统和拥军优属底蕴的城市,始终重视发挥退役军人的独特优势。此次巡展进校园,正是将思政教育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汤超荣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退役后四十五年坚持投身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持续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毛以锋曾六次荣立个人三等功,退役后积极推动基层武装与退役军人事务协同联动,创新国防动员机制;黄锦成转业后创建“老兵情苑”,义务接待各级党组织、社会团体、学校及社区参观者,并常年深入各地讲述战斗经历,传播爱国主义理念。他们的行动证明,军旅生涯锻造的不仅是体魄,更是忠诚、坚韧与奉献的精神品格。这些品质正通过巡展这一载体,悄然植入青年学子的心中,成为激励他们成长成才的精神坐标。
这是东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连续第四年组织开展“两个故事”巡展系列活动,活动不断深化内容表达、拓展传播路径,力求实现从“讲好故事”到“影响人心”的转化。现场布置的“东莞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掠影”展板,系统呈现了近年来东莞在退役军人安置、优抚、就业创业、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而《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邮路》邮集作品,则以特殊视角还原战时信息传递的艰难与战略意义,为观众打开一扇了解历史的微观窗口。巡展不仅是一次事迹展示,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精神对话。主办方期望通过这种立体化、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青年学生认识到,青春不仅属于课堂与书本,更应包含对家国的深情、对责任的体认、对使命的担当。未来,该系列活动将持续走进更多校园与社区,推动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
下一篇:莞工设计展启幕:形意交融二十年,创新赋能未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