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工设计展启幕:形意交融二十年,创新赋能未来

2025年10月29日,东莞理工学院“形与意:交织二十年”设计展正式拉开帷幕,校领导马宏伟、李忠红、徐勇军出席开幕式,与各二级组织机构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现场观展人流有序,气氛热烈,展览以系统性梳理与立体化呈现,全面展示学校设计类专业二十年来的育人成果与创新实践。此次展览正值工业设计专业办学二十周年,既是对过往历程的深情回望,也标志着莞工在整合学科资源、构建设计教育新体系上的战略推进,释放出建设新学院、重塑发展格局的明确信号。
展览汇聚机械工程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及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在校生与校友的代表性作品,内容涵盖工业设计、数字创意、文化传承、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形成“形”与“意”双向互动的叙事脉络。展品布局错落有致,视觉语言丰富多元,既有对非遗技艺的当代转译与文化基因的重构尝试,也展现出数字建模、智能算法与新材料应用的前沿探索,覆盖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与消费场景的多重维度,折射出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在策展逻辑上,展览打破传统作品堆叠模式,以“理念—实践—转化”为线索,构建起从课堂作业到专利成果、从个体创意到市场产品的完整链条。
“形”是设计的外在载体,体现为形态、结构与材质的精准表达;“意”则是内在精神,承载需求洞察、人文关怀与价值主张。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22级学生林易凯携其获奖作品“山随你动亚克力氛围桌灯”亮相现场,该作品源于课程作业,历经多轮迭代完成实体打样,最终斩获FA国际前沿艺术设计大赛银奖,并成功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以意赋形”理念的典型范例。他分享道,设计的过程不仅是形态塑造,更是情感注入与功能优化的持续平衡。这一创作路径,也映射出莞工设计教育注重“从想法到实现”的实践导向。特设的“廿载回眸”纪念展区,以时间轴形式梳理工业设计专业二十年发展轨迹,呈现课程体系演变、教学成果积淀与校友成长图谱。2019届毕业生、现任潮玩品牌Toy City设计主管李庚达带来的“耙老师”熊猫手办引发广泛关注,该IP产品上市后销量突破50万只,成为文化赋能商业的成功案例。他回顾求学经历时强调,设计的核心在于情感传递,每一个形象的诞生,都需思考其能否为用户带来陪伴感与情绪价值,这一理念至今仍指导其团队创作。
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感受到设计的人文温度与技术张力。文学与传媒学院2025级学生郭奕伶表示,展览让她重新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非遗不再是静态遗产,而是可被激活的生活元素。她特别提及作品《雪花》,认为其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传统符号转化为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日常用品,实现了文化记忆的当代表达。科技与设计的融合亦成为展览亮点:装卸运输协同机器人优化物流效率,滑雪护目镜集成环境感知系统,智能除雪车应对极端天气,球场划线机器人实现精准作业,一系列作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与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交通工具设计板块中,莞翊D racing车队推出的概念跑车与永陆两栖超级跑车,以激进造型与复合功能展现青年学子对未来的出行想象,技术可行性与美学表达并重。
此次展览不仅是教学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面向产业与社会的开放对话。它传递出莞工设计学科正以更开阔的视野整合资源,强化跨学院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与创意经济需求。从课堂创意到专利转化,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赋能,莞工设计正逐步构建起“教育—研发—应用”一体化生态体系。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设计学科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让兼具“形”之精巧与“意”之深邃的设计力量,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场域。
下一篇:东莞十年立法深耕民生:从电动自行车到文明养犬的法治实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