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村史馆研学启幕 稚子踮脚学舞麒麟

7月24日晨光初透,北岸社区社工小陈清点着竹筐里的旧农具,莞爱志愿者林姐将麒麟头套调整到儿童尺寸——村史馆研学活动的道具准备已进入最后环节。九时许,三十余名孩童涌入展馆,十岁的刘宇恒踮脚抚摸清代织布机的梭子,志愿者老张俯身讲解:"看这磨损凹痕,曾织出全村人的冬衣!"泛黄的全村福照片前,孩子们争相辨认祖辈面容,当听到"这张拍摄时还没水泥路",惊叹声此起彼伏。
农耕器具变身历史教具
互动区内,迷你版禾桶水车引发体验热潮。志愿者李叔扶住七岁女孩的手腕,教她推动碾谷机的木柄:"要像给爷爷捶背那样用巧劲。"铁耙齿钩住草绳的瞬间,孩子们恍然领悟"粒粒皆辛苦"的真意。此时后院锣鼓骤响——红黄相间的麒麟跃入场中,非遗传承人黄伯抖动手腕,麟甲在阳光下翻涌如浪。
非遗薪火映亮童眸
"麟角要顶天立地!"八岁的王乐乐在志愿者托举下套上头套,踉跄模仿腾跃动作。黄伯轻拍他后背调整重心:"对!就像你们跳街舞的顶胯!"当童版麒麟撞上正版麒麟的额头,满场爆发出欢笑声。活动尾声,孩子们用拓印工具将百年农具纹路留在帆布袋上,社工小陈展开"秋收季复刻农耕"计划表——这场持续整夏的村史之旅,正把文化基因刻进童年记忆。
下一篇:东莞四镇暑期活动点亮青少年多彩假期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