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东莞中小微企业融资破题 资金流平台半年促成44亿信贷

  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组织辖区金融机构加速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下称“资金流平台”)。2025年1至6月,东莞17家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通过该平台完成4027笔企业信用查询,成功投放融资864笔,总金额达44.16亿元,实现信贷资源精准直达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  打破信用壁垒:“资金画像”破解首贷困局​
 
  “没有抵押物,银行流水又分散在多家银行,我们这种科技企业融资就像闯迷宫。”东莞市某线束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道出中小微企业普遍困境。作为拥有行业口碑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因规模小、缺乏有效担保长期被挡在融资门外。
 
  资金流平台的推出正为此类“信用白户”打开通路。该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2024年10月25日上线试运行,通过跨行资金流数据整合,动态生成企业信用报告。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依托平台调取该企业多维资金流信息,叠加21项专利构成的技术流评估,最终给出550万元授信。“银行看到的不仅是账户余额,更是资金往来背后的真实经营逻辑。”该企业财务总监坦言。
 
  央行东莞分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平台实时更新的资金轨迹可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大幅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目前已成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五篇大文章”的关键基础设施。
 
​  提效减负:两周变两天的融资加速度​
 
  “以前准备贷款材料,光是打印银行流水就要跑三四家网点,纸质文件堆起来半人高。”东莞市某充电技术企业负责人的抱怨道出传统融资痛点。今年初,该公司因突增3000万元订单急需采购测试设备,资金缺口迫在眉睫。
 
  通过资金流平台线上授权,建设银行东莞分行直接调取其跨行资金流数据。传统需两周的尽调流程压缩至48小时内完成,贷款资金及时保障设备采购。“从授权到放款全程在线操作,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经理算过一笔账:人工核查企业分散流水日均耗时3小时,现在平台10分钟生成动态报告,审批效率提升80%以上。目前平台已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金融机构均已接入。
 
​  动态风控:贷后管理有了“千里眼”​​
 
  “企业获得贷款后,结算账户突然‘搬家’,我们就像蒙住眼睛开飞机。”招商银行东莞分行客户经理描述贷后管理的经典难题。此前某借款企业将主要结算转出招行体系,致其无法掌握真实经营状况。
 
  2025年1月,招行引导该企业开通资金流平台授权。通过跨行资金流监测,银行发现企业虽结算账户转移,但上下游付款频率保持稳定,资金周转率甚至提升15%,最终确认经营风险可控。“这相当于给风控装上透视镜。”该行风险总监称。
 
  央行东莞分行透露,平台独创的“企业数据账户”机制确保“我的信息我做主”,企业可自主控制授权范围。下阶段将推动金融机构深化数据应用,开发订单融资、专利质押等创新场景,让44亿信贷成果持续扩容。
 
上一篇:惠企套餐端进美术馆 车间算盘拨响24万次
下一篇:石龙“莞家代办”跑出项目加速度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