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萌娃创意市集解码非遗新传承

正午阳光穿过毛织贸易中心的玻璃穹顶,洒在56座色彩斑斓的展台上。六岁的陈思语踮脚举起毛线钩织的荔枝花束,对着直播镜头脆生生喊道:"这是我们大朗的甜蜜味道!"在她身后,二十个"篮球宝贝"正运球穿越非遗扎染幕布,将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法治课堂搬进沸腾的生活现场。
法治教育融入童趣实践
巷头篮球馆的舞台上,情景剧《规则小卫士》迎来阵阵笑声。孩子们用童谣唱出"红灯停绿灯行",将《学前教育法》条文转化成生活场景。这种浸润式普法已延伸至家庭——大朗中心幼儿园的家长群里,王女士刚上传女儿制作的"交通安全棋",棋盘格子里写着"尊重他人边界获得前进三步"。
"法规条文要落地生根,必须变成孩子的游戏语言。"镇教管中心负责人指着档案展区介绍。五月以来,档案馆陈列的300余件手工作品中,法制主题占比超四成。其中《班级公约树》用枝叶生长喻示规则养成,被十余家幼儿园纳入园本课程。这些展品吸引上千家长打卡,形成家园共育的法治磁场。
产教融合激活文化基因
创意市集的科技展区里,大井头幼儿园的机械臂正夹取毛织公仔。孩子们设计的"智能分拣机"原型机,灵感来自父母工作的毛织工厂。"把产业文化装进课程,让幼儿看得见家乡脉搏。"园长李颖翻开课程图谱:小班认识毛线色彩,中班体验编织技法,大班设计织纹图案,三年进阶课程覆盖全镇83%园所。
最火爆的非遗展台前,省级传承人黄婆婆手把手教孩子钩织荔枝。绒线在银针间翻飞,三十分钟便诞生一颗立体荔枝。"毛线精灵"舞蹈队随即登台,孩子们身着自制的毛织花瓣裙,随岭南民乐翩跹起舞。这种"非遗+美育"模式已催生12个特色课程,其中"毛线创客"课程获省精品课例一等奖。
五育融合培育未来公民
劳动展区的"萌娃荔枝铺"排起长队。五岁的林浩宇系着围裙称重收银,同伴们将真实荔枝分装进手绘礼盒。这场模拟销售源自全镇推行的"生活实践周",幼儿通过种养、采摘、营销全流程,建立劳动价值认知。配套开发的《荔枝成长手册》里,科学观察记录与数运算任务自然融合。
环保区的创意更令人惊叹。废弃毛线头变身海底世界,奶粉罐改造为分类回收车,连篮球馆的舞台背景板都来自六千个回收瓶盖。这些作品将在六月继续巡展,成为流动的生态课堂。"当法治意识、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从娃娃抓起,"活动总策划张莉在闭幕式上强调,"我们播下的是未来公民的种子。"
下一篇:罗马主厨坐镇莞城 意式简餐半年连开五店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