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破局万亿新赛道:五大战法锚定湾区引擎,AI+制造重构智造版图
2024年东莞GDP突破1.22万亿元,4.6%的增速创三年新高,这座曾以“世界工厂”立身的城市正撕去旧标签。2025年,东莞喊出“5%增长、1.3万亿冲刺”的硬目标,背后是“五大战法”的雷霆布局——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到“百千万工程”全域推进,从深化莞港澳“硬联通”到抢占AI+制造制高点。广东省政府“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军令状下,东莞的进击姿态愈发凌厉:既要扛起大湾区“一点两地”枢纽使命,更要以“自我加压”的狠劲,在万亿城市竞速中卡位新身位。
外贸总额13880亿元、增长8.3%的逆势数据,印证了东莞“外向型经济”的韧性底色。但真正的杀招在于开放维度的升维:全球招商大会2565亿元签约额背后,是日韩德美五国分会场的全球化落子;香港国际空港中心168亿元货值“直飞全球”,物流成本砍掉30%的硬核效率,让“东莞制造”有了新跳板。与广州的“穗莞CP”深度联动、港澳“研发+服务+制造”的三角同盟,正在重构大湾区产业协作的底层逻辑——当规则“软联通”遇上基础设施“硬通货”,东莞要的不只是流量,更是改写区域经济话语权的规则制定权。
比亚迪谢岗基地50亿产值项目的“东莞速度”,只是传统制造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缩影。在“8+8+4”产业体系的骨架下,三大手机巨头新品齐发稳住基本盘,而散裂中子源二期、阿秒激光设施两大“国之重器”的落地,直接将东莞推上基础研究的牌桌。更凶猛的布局在AI战场:滨海湾新区1500亩“灵犀岛”剑指万亿级AI集群,天赋智源等企业联手北京智源研究院抢滩智能体赛道,450家终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军令状,暴露了东莞“用AI重构每条产线”的野心。当生产性服务业“领航计划”与十大集聚区同步起跑,这座城市的产业进化已进入“硬科技+软服务”双涡轮时代。
千万人口平均年龄33岁的“最年轻城市”,民生工程从不是温情口号而是生存命题。3000套保障房开工、3万公办学位投放的“数字战役”背后,是“健康副厂长”进驻工厂、举重博物馆引爆文化IP的精准算力。平安东莞建设与“百千万工程”60个典型村改造同步推进,揭示了一条铁律:在人口结构倒挂的超级城市,社会治理的每一分投入,都是对“人力资本红利”的杠杆撬动。当音乐剧《东莞东》北上巡演、草莓音乐节点燃年轻荷尔蒙,这座城市正用“软实力”缝合经济增速与人心归属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省级政策力挺滨海湾新区 剑指全球AI产业高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