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洪梅镇"城市管家"上线 智慧环卫重塑水乡生态

 
  6月20日清晨,洪梅镇下漕村环卫工人李伯驾驶着无人驾驶扫路车缓缓前行。车身搭载的激光雷达实时扫描路面,AI算法自动识别油污、纸屑等污染物,高压水枪精准冲洗路沿死角。与此同时,调度中心大屏上,李伯的作业轨迹与车辆状态呈绿色动态显示——这是洪梅镇"环卫绿化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行的第87天。
 
  该项目通过搭建覆盖"下水道清淤、停车场管理、河涌管养、垃圾转运"等10大业务的前中后台体系,将全域344万平方米管养面积、9座垃圾转运站、7.5万米下水道管网纳入数字孪生系统。调度员小王演示系统功能时介绍:"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调取任意点位的三维实景,管道淤积程度、绿化带病虫害等数据一目了然。"
 
  在洪梅城管分局指挥中心,智慧平台正上演着科技赋能的生动实践。无人机编队每日三次巡航,AI巡逻车搭载的热成像摄像头精准捕捉卫生死角,生成的工单通过5G网络直达责任班组。调度长张姐展示实时数据:"系统日均生成320条工单,处置时效从4小时压缩至28分钟,就像给城市装上了自动驾驶中枢。"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作业现场。老环卫工陈叔感慨:"过去扫碧道要背着20斤设备走8公里,现在无人机先侦查,智能扫地车紧跟作业,我只需在车上操控设备。"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使人均作业面积提升11%,人力需求下降35%。平台还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垃圾桶满溢状态,林阿姨再也不用忍受垃圾异味:"现在桶满了系统自动报警,保洁员15分钟内就到位。"
 
  "云报事"小程序的上线,标志着洪梅镇城市治理进入全民共治新阶段。居民通过扫码上报问题,系统自动定位并派单至最近的巡查组。项目负责人介绍:"小程序与'城市观察员'队伍联动,形成'发现-核查-处置'闭环,问题解决率达98.6%。"配合月度卫生排名考核,镇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梅沙村,村民陈伯见证了家门口的变化:"以前河涌漂浮着塑料瓶,现在保洁船每天打捞两次,水草都长得更茂盛了。"这种变化源于项目建立的"水面保洁-截污控源-生态修复"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无人机投放生物制剂,河涌自净能力显著提升,水质监测数据同比优化27%。
 
  当前,洪梅镇正将智慧环卫经验向全域治理延伸。作为项目运营方的东莞水乡城市资源公司,计划构建覆盖市政设施、公共空间、水体生态的多元经营体系。总经理李明描绘蓝图:"未来将整合智慧停车、广告运营、产业园区服务等板块,打造城市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在刚刚竣工的下漕村生态公园,智能健身器材实时监测市民运动数据,光伏长椅为手机无线充电。这种"市政设施+商业运营"的模式,正是洪梅镇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缩影。正如镇委书记所说:"我们要让智慧环卫不仅是管理工具,更要成为撬动产城融合的新支点。"
 
  当李伯的无人扫地车驶过焕然一新的下漕村,洪梅镇的智慧环卫革命已初见成效。这个水乡小镇用科技编织的城市管理网络,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更重塑了治理逻辑。从"人海战术"到"数据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这场静悄悄发生的变革,正在为大湾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上一篇:智慧监管提速 煤炭保供稳民生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