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材料与AI双翼齐飞 科普讲堂点燃科技梦想

 
  6月25日下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袁冶博士的讲座在东莞市宏远外国语学校礼堂掀起头脑风暴。从智能手机芯片到量子计算,这位深耕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以"材料与人类文明"为主线,用"砂子变芯片"的生动比喻,揭开现代科技背后的材料密码。
 
  "中美科技博弈的本质是材料话语权的争夺。"袁冶展示的芯片制造流程图令学子们屏息凝神,当他讲到"中国科学家在量子点材料取得突破"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现场互动环节,初二学生李明哲举手提问:"我们中学生能为科技自立做些什么?"袁冶俯身鼓励:"保持好奇心,打好基础功,你们就是未来的破局者。"
 
  古今对话解锁AI密码
 
  同日,石龙第三中学的报告厅里,人工智能专家罗隆博士正带领学子穿越古今。"西周偃师的歌舞机器人、《墨子》记载的木鸢,这些中华智慧早就在探索人机共生。"他展示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视频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但真正的突破在于伦理设计——AI必须学会敬畏生命。"
 
  在"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辩论中,罗隆抛出金句:"工具进化的本质是延伸人类能力,就像望远镜扩展了视力边界。"当讲到康复机器人帮助瘫痪患者重新站立时,台下传来抽泣声。初一女生张萌萌在课后写道:"原来冰冷的技术也可以这么温暖。"
 
  科学星火燎原城市血脉
 
  这场由东莞市科协精心策划的科普盛宴,折射出大湾区科学教育的深层变革。在宏远外国语学校,校长透露已将半导体课程纳入校本体系;石龙三中则计划与松山湖实验室共建AI实验室。参与活动的教师普遍反映:"院士的思维方式比知识本身更具启蒙价值。"
 
  活动现场设置的"科技自立墙"贴满学生手写心愿:"我想造中国芯!""要造会救人的机器人!"这些稚嫩笔迹与院士寄语"做仰望星空的实干家"交相辉映。东莞市科协负责人表示,系列讲座将持续走进30所中小学,用"最强大脑"激活城市的创新基因。
 
  从课堂到星辰的跨越
 
  当袁冶博士将硅片放在学生掌心,当罗隆博士的机器人模型被争相传看,科学精神的火种正在莞邑大地悄然传递。这场跨界对话不仅揭开科技的神秘面纱,更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信仰。正如袁冶在结语所言:"你们手中的笔,终将成为撬动人类文明的支点。"
 
​  科普活动报名​
 
  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0769-22222151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报送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上一篇:洪梅镇"城市管家"上线 智慧环卫重塑水乡生态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