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法律金融双轮驱动赋能智造,中南大湾区论坛落子松山湖

 
  6月28日,松山湖畔的广东科技学院校区内,百余位法律界精英、金融领域专家与制造业代表齐聚一堂。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总会与东莞市校友会联合主办、广东科技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此启幕,协办方广东博思云科教、东莞市文泰教育科技及香港校友会的身影活跃在会场,东莞世界莞商联合会、东莞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则成为论坛坚实后盾。这场以"法律与金融双轮驱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盛会,吸引来自大湾区11城及全国十余个校友会的代表,共同为国际制造名城东莞注入智慧动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朱方伟踱步至台前,向四十万校友发出"价值共同体"的邀约。"学校正经历'一年开局、三年成型'的综合改革深水区,"他话音坚定,"当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在松山湖这片创新沃土相遇,我们期待每位校友以'合伙人'身份参与这场变革。"在全场注视下,副校长张琦将两块沉甸甸的牌匾授予东莞校友会与东莞仲裁委员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莞校友产学研中心"与"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正式落地,标志着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咬合。
 
  论坛现场掀起合作机制创新的高潮。粤港澳大湾区十一个城市校友会负责人同步落笔,签署具有开创意义的轮值协议。根据这份文件,未来五年半内,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校友会将依序承担轮值职责,每半年完成一次使命传递。这种制度化的接力模式,打破地域藩篱,构建起辐射整个湾区的校友协作网络。"这不仅是校友组织的物理联结,"香港校友会代表抚过协议文本烫金封面,"更是为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搭建跨越法律与金融的服务立交桥。"
 
  圆桌讨论环节迸发思想火花。仲裁机构资深专家与律所掌舵人展开攻防博弈,聚焦如何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当精密制造遇上专利壁垒,需要法律人构建防护网;当新材料研发面临资金断流,金融工具应当成为及时雨。"某新能源企业高管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会场后方,东莞国际商会的代表快速记录着各方观点,这些源自产业一线的声音,将通过新成立的产学研中心转化为具体方案。随着暮色渐沉,松山湖的灯火映照着与会者思索的面庞,法律与金融的双轮已在大湾区智造升级的赛道上蓄势待发。
 
上一篇:材料与AI双翼齐飞 科普讲堂点燃科技梦想
下一篇:东莞AI大模型破壁 四领域掀效率革命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