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AI科普展19日启幕 伦理拼图与院士讲座静候体验

7月19日起,悠兰里松山湖文化艺术街区数学探索馆将化身科技磁场。步入中庭,"智见未来"人工智能科普展三大展区静待观众解锁:在1847年《布尔代数》复刻本与AlphaGo全息棋谱的时空对话中触摸AI进化年轮;于智慧生活体验区指挥机器人完成足球攻防;更将在"伦理天平墙"写下对数据隐私的忧思,亲手拼出心中的人工智能未来图景。这场持续三周的免费展览,正成为东莞暑期最炙手可热的科普地标。
从布尔代数到脑机接口的沉浸之旅
观众将沿青铜展柜开启时空穿越。八组编年展区如同展开的科技羊皮卷:1973年全球首个自主移动机器人"Shakey"的珍贵影像旁,最新大模型终端已准备就绪——当您输入"写首岭南童谣",三秒生成的咸水歌会带着蟋蟀声跃然屏上。展区深处暗藏玄机:物联网传感器将捕捉您的步态生成专属运动建议,机械臂阵列则演示着从咖啡拉花到精密焊接的跨界技能。
最富张力的将是西侧互动区。"伦理天平墙"三大争议话题下空白便签静候观点交锋,而"未来碎片拼图站"的四类拼块——印着"算法偏见"的警示红、"脑机接口"的机遇蓝、"失业潮"的焦虑灰、"环保AI"的生机绿——将任由观众组合成未来预言图。策展人透露已备好千张便签:"期待看到孩子们把'AI监督员'拼进解决方案区!"
院士解密深地工程的数学基因
7月20日下午3时,四层报告厅将迎来高潮时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乔建永手握粉笔,身后三维地质模型如同巨幅密码图。"这座穿越珠江断裂带的地铁隧道,"他轻点激光笔,盾构轨迹在岩层间划出优雅弧线,"是微分几何与拓扑学的胜利。"听众将听到惊心动魄的工程故事:当高压涌水威胁隧道时,数学公式如何化身救命绳索;更将见识石墨烯导电奇迹背后的跃迁方程,以及智能手机对焦功能里沉睡两百年的最小二乘法智慧。
"数学不是天书,是破解自然的万能钥匙。"乔建永接受采访时展示讲稿插图——深部岩土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正化作绚丽的数学之花。预约系统显示,这场面向初中生以上的讲座,已有六成座位被亲子家庭锁定。
机器人球场背后的教育革新
二层东南角的足球场域将成欢乐战场。四台配备多普勒雷达的机器人球员静候调遣,它们的"大脑"里藏着松山湖实验中学的数学教案。"防守阵型要用向量几何计算补位角度,动力分配需解线性方程组。"教练指着机器人底盘密布的传感器解释。小观众在AR眼镜里捕捉虚拟蝴蝶时,殊不知正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而机械臂抓取积木的游戏,实为离散数学的立体教具。
开展前夕,布展人员正调试"AI诗人"系统。当您对着麦克风说"写首给妈妈的诗",算法将结合语义分析与情感图谱,在五秒内生成押韵的七言绝句。这场展览的终极野心,或许正如入口处闪烁的霓虹标语:"让数学脱下恐惧的外衣,给科技装上人文的舵盘。"
下一篇:数字广东与东莞理工共建重点实验室 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