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数字广东与东莞理工共建重点实验室 赋能智慧城市发展

 
  东莞理工学院报告厅的电子屏上,数据流如星河般闪烁。数字广东公司副总经理谭峻峰与校方代表在省科技厅代表见证下,于近日完成省重点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署。签约笔尖落定之际,三维城市模型跃然屏上——这套由双方联合开发的智慧防汛系统,未来将把内涝预警响应速度压缩至90秒。这场深度合作,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正深度嵌入产学研融合基因。
 
​  六年深耕:180万市场主体的数字底座​
 
  正值成立六周年的数字广东东莞分公司,运维大屏实时跳动着服务数据:截至今年7月,"粤省事"东莞版块已累计服务超千万群众,日均处理参保查询、公积金提取等民生事项1.2万宗;"粤商通"平台为全市180余万市场主体提供近900项惠企服务,某电子企业通过智能政策匹配功能,三天获批技改补贴37万元。
 
  这些成果源自2019年以来的持续深耕。在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指导下,该公司推动省级数字政府经验本地化落地:去年上线的"不动产登记+水电过户"联办系统,使市民在茶山镇政务中心一小时办结三项业务;"粤政易"集成的应急指挥模块,更在今年台风防御中支撑两小时完成危房住户转移。
 
​  实验室攻坚:让城市安全预警提速30倍​
 
  新共建的省重点实验室首批课题直击治理痛点。"现有防汛响应存在5分钟延迟。"东莞理工学院李教授展示实验模型——通过融合气象卫星、管网传感与手机信令数据,研发中的城市内涝预警系统目标将响应压缩至90秒。数字广东安全团队将注入实战经验:其构建的政务云防护体系去年拦截2.7亿次网络攻击。
 
  谭峻峰在签约现场阐释合作前景:"我们将把某镇街锂电池企业安全生产监测平台升级为实验室首项成果。"当传感器探测车间温度异常,系统将同步触发"粤商通"企业告警与应急部门三维定位。这种产学研融合,旨在推动安全防护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
 
​  未来布局:数据要素激活产业新动能​
 
  数字广东东莞分公司总经理何振亮办公室的白板上,三组箭头勾勒出发展蓝图。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板块标注着关键任务:计划年内上线东莞首个人工智能产业数据交易平台,首批开放12类制造业数据集;城市建设应用栏显示,松山湖智能路网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可动态调节128个路口信号灯。
 
  最具突破性的是产学研转化机制。实验室预留的2000平方米中试车间,将加速东莞理工的电池安全监测专利产品化。何振亮手持物联网安全模组样本介绍:"这款校企联合开发的核心器件,目标年底前装配至5000家莞企生产设备。"窗外货车上,"让东莞智慧服务全中国"的标语在烈日下熠熠生辉。
 
上一篇:松山湖AI科普展19日启幕 伦理拼图与院士讲座静候体验
下一篇:《制造新东莞》首发 全景展现智造名城转型之路
返回首页